实验一实验动物的一般操作技术
实验目的
学习食品毒理学试验中有关动物试验的基本操作技术,掌握实验动物的选择,性别鉴定,抓取方法,标记方法,染毒方法,生物材料采集和实验动物处死等技术。
试剂、器材及动物
苦味酸酒精饱和溶液、美蓝溶液、0.9%的NaCl溶液
托盘天平、电子天平、棉签、1mL注射器、灌胃器、烧杯、容量瓶、定量取血管、玻璃毛细管、鼠笼
昆明种小鼠
三、操作方法
实验动物的选择
食品毒理学研究中,无论应用何种种属、品系的实验动物,都必须是健康动物。动物的选择,应重点检查下述项目。
外观体形丰满,被毛浓密光顺,行动敏捷,反应灵活。
眼睛明亮,瞳孔清晰,双侧等圆,眼内无分泌物,眼睑无肿胀、发红。
耳耳道无分泌物溢出,耳壳无脓疮、糜烂。
鼻无喷嚏,无浆性黏液分泌物。
皮肤无创伤、脓疮、疥癣、湿疹。
头颈部姿势端正。颈项歪斜提示可能存在内耳疾患,不能用于实验。
消化道无呕吐、便秘、腹泻,粪便成形,肛门附近被毛洁净。
神经系统无震颤、麻痹、运动失调,如有转圈运动或倒提时呈圆圈摆动,不能用于实验。
四肢及尾四肢、趾及尾无红肿、溃疡。
食欲及营养良好
实验动物的性别鉴定
大鼠、小鼠主要观察肛门与生殖孔的间距,雄性间距大,而雌性间距小;雄鼠夏天或卧位可见睾丸,雌鼠腹部有明显乳头,大鼠6对,小鼠5对。
实验动物的抓取和固定
实验前应了解动物的一般习性,正确抓取和固定动物,既要大胆,又要细心。
1.小鼠的抓取方法先用右手抓取鼠尾部提起,置于实验台上向后拉,在其向前爬行时,用左手拇指和食指抓取小鼠的两耳和颈部皮肤,将鼠体置于左手手心中,以无名指按住鼠尾根部,小指按住后腿即可。右手则可进行灌胃或注射等操作。
实验动物的称重、编号和标记
称重一般同一组内,同性别动物体重差异应小于平均体重的10%,组间同性别动物体重平均值相差应小于5%。
编号和标记
染色法一般采用不同颜色的染料涂擦于动物不同部位的被毛染色,表示不同号码,此法适用于大鼠、小鼠和豚鼠。常用的染料有苦味酸酒精饱和液(黄色)、美蓝溶液(蓝色)或甲基紫酒精饱和液、0.5%中性红或品红溶液(红色)等。具体方法为:头部为1号,按顺时针方向,右前肢2号、右肋3号、右后肢4号、尾跟5号、左后肢6号、左肋7号、左前肢8号、背部9号;在相应部位涂染另一种颜色染料表示十位,两种颜色可编1~99号。
实验动物的染毒途径和方法
经口染毒
灌胃将毒物不经口腔和食道,直接灌入胃内。急性毒性试验多用此法。
具体方法:用带有灌胃器的适当容积注射器吸取所需的受试液(溶液、混悬液、乳液)备用。①小鼠保定,一手紧抓住耳后、颈部皮肤,用无名指、小指和大鱼际肌压紧尾根部。将动物固定成垂直体位,腹部面向操作者,使上消化道固定呈一直线。另一手持注射器,将针头由动物口腔侧插入,避开牙齿,沿咽后壁缓缓滑入食道。若遇阻力,可轻轻上下滑动探索,当感到阻力消失时,即将针头深入至胃部。如动物挣扎,应停止进针或将针头拔出,千万不能强行插入,以免损伤、穿破食道,甚至误入气管,导致动物立即死亡。
进针深度一般是小鼠2.5~4cm。为验明灌胃针是否正确地插入胃部,可轻轻回抽注射器,如无气泡抽出表明已在胃中,可将受试液推入。
喂饲将受试化学物均匀拌入饲料或溶于饮水中,由动物自由采食。适用于染毒时间较长的毒性试验,如亚慢性和慢性毒性试验。
吞咽胶囊将所需剂量的受试化学物装入胶囊内,强制动物咽下。适用于易挥发、易水解和有异味的化学物,兔、犬、猫可用此法。
2.注射染毒外源化学物的毒性研究中,根据试验目的和需要,可选择腹腔注射、静脉注射、肌肉注射、皮下注射等途径染毒。大鼠和小鼠经尾静脉注射,兔则经耳静脉注射。
实验动物生物材料的采集和制备
毒理学研究中,常常需要采集动物的血液、尿液或组织,测定外源化学物或其代谢物的浓度。因此,生物材料的采集和制备是毒理学研究重要的基本操作技术。
1.大、小鼠采血
(1)鼠尾采血。适用于用血量较少的试验。固定动物后,将鼠尾浸入45~50℃温水,使尾静脉充血,擦干,用酒精棉球消毒。将尾尖剪去约2~3mm,拭去第一滴血,用血色素吸管(吸管内加抗凝剂
(2)眼眶静脉丛采血。操作者以一手拇指、食指抓住鼠两耳之间的皮肤,并轻压颈部两侧使眼球充分外突,眶后静脉丛充血,为防止动物窒息死亡,用力要恰当。另一手持玻璃毛细管(长7~10cm,内径1.5mm)从一侧眼内毗邻部以45度角向眼后方向刺入,捻转前进。如无阻力可继续刺入,有阻力则抽出玻璃毛吸管调整方向后再刺入,直至出血为止,小鼠大约2~3mm,大鼠大约4~5mm。收集血液后,拔出毛吸管,用干棉球压迫止血。本法短期内可重复采血,采血量小鼠一般为0.2~0.3ml,大鼠0.5~1ml。
(3)摘眼球采血。保定方法同(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