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外围区指经济发展相对缓慢、发展水平比较低的地区,处于经济技术水平低梯度上,接受核心区的经济技术辐射而得到发展。3、计算方法通常地区人均GDP标准化值为判断标准,计算方法如下:*第31页,共43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根据人均GDP标准化值的大小,中国可以划分为将三类地区:*第32页,共43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二)核心-外围结构的理论渊源及意义1、理论渊源弗里德曼的核心与边缘理论。2、理论意义核心区与外围区,是反映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的一个重要层面。核心区与外围区的变化,具体地说明是哪些地区在支撑全国经济的增长,哪些地区在全国经济发展中滞后了。*第33页,共43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二、中国核心——外围区的变迁(一)中国核心-外围区的基本格局根据各省区建国以来主要年份人均GDP的标准化值及变化情况,可以看出中国核心-外围区的基本格局,。见下表。*第34页,共43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35页,共43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1页,共43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主要内容第一节区域空间结构的基本概念第二节区域经济的核心-外围结构理论第三节区域经济的城-乡结构理论教学重点:区域空间结构的演进机制、空间结构的演进与优化、地区主导产业的选择、产业布局中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地域合理规模的确定*第2页,共43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一节区域空间结构的基本概念一、空间、区域与区域空间结构(一)空间与区域1、空间指的是地理空间,人类所依存的地球表层的三维抽象。区域经济活动的载体,它是可直接可以观察的实体。2、区域是以一定的地理空间为载体,按人类各种活动及及相应的独特性质所区分的地域单位。如经济区域、社会区域。区域经济学中的区域一般指的经济区域。*第3页,共43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区域一词更强调经济性,而空间一词更强调地理性。出于研究的便利性,美国学者胡佛也强调区域最好与行政建置相一致。在中国,由于国民经济运行带有明显的行政区经济色彩。从明晰区域经济主体的需要和加强区域经济的组织能力的角度看,经济区域往往与行政区区域划联系在一起进行分析。*第4页,共43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区域空间结构可以有许多个研究层面和研究视角,本章主要从两个角度揭示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结构及其演变历程:核心一外围区结构的变化及空间形态城市与乡村区域的变化及空间形态*第5页,共43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二)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研究的理论意义1、区域空间结构的演进,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内容。结构的合理性,决定了区域经济发展的质量与水平。*第6页,共43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2、区域空间结构的研究,可以达到四个方面的具体目标:(1)判断区域经济发展阶段;因为不同的社会经济空间结构对应不同的发展阶段;(2)提示区域经济结构的空间分布特征、聚集与分散的关系及其效果;(3)预测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状态的演变趋势;(4)根据空间结构演变规律和实际趋势,对具体区域空间结构提出调整方向及实施此种方向调整的途径。[1][1]参阅陆大道.区域发展及其空间结构.科学出版社,1995*第7页,共43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三)区域空间形态构成要素可视的有形的形态要素:包括三类基本形态,点、线、面;以及不可视的无形的形态要素:即两类扩充发展形态为网络、极域。*第8页,共43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四)区域经济空间结构形态的组合模式由上述形态要素,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与区位条件下,区域经济主体会遵循生产经营成本最低的原则,在区域经济运行的内在动力和外部因素的促成下,形成经济发展要素的不同配置,从而形成空间结构要素不同的组合模式。*第9页,共43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阶段区位形态要素及其组合模式区域经济空间组合形态备注工业化初期节点-乡域城市经济-乡镇经济-集市经济-村落经济分层的区域经济形态城镇体系刍形城市化起步,节点与乡域之间,乡域下面的镇与乡村之间,仍然通过交通线网连接,不过是交通通讯通道的初级阶段。主线与次线差距大,等级低。此时的乡域为城市腹地(分层的镇乡-村)节点-过渡带-乡域即:城-城乡边缘带-乡域工业化中期点-线轴-乡域交通经济带-城市节点-经济走廊城市化加速,线网中的主线已为成为轴,干线交通通道建设进入新阶段,交通经济带由交通枢纽、工业枢纽、产业园区等构成,线轴含有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