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考古人才振兴计划项目申报指南
一、考古综合研究
(一)重大历史问题的联合攻关
围绕中国境内人类起源与演化、史前区域文化的发展演变、农业起源、文明起源、中华文明形成与早期发展、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和发展等关键问题,加强考古学与经济、法律、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科技、医学等领域合作,以考古实证我国百万年人类史、一万年文化史、五千多年文明史。重点支持以下方向:
1.东亚地区现代人起源与形成研究
2.旧石器时代文化的时空框架和发展谱系研究
3.农业起源与农业社会形成研究
4.史前各区域文明化进程研究
5.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演进过程研究
6.三代文明与早期王朝国家形态研究
7.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和发展研究
8.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历史的考古学研究
9.中国古代海洋文明的形成和发展研究
(二)古代物质文化与社会发展研究
研究古代聚落与城市发展,建筑、农牧业、手工业、传统医药、军事等技术进步与产业模式发展,及其所反映的政治制度、社会阶层、家庭结构等变化,重点关注冶金业、陶瓷业、纺织业、造纸业、盐业等生产组织管理、资源和产品流通等内容,通过考古发现和多学科合作研究,复原古代社会生活的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基本状况,揭示不同社会结构的特征和演变过程。重点支持以下方向:
1.聚落演变与城市发展研究
2.建筑技艺的发展演变研究
3.农牧业生产技术发展研究
4.手工业生产技术发展与产品流通研究
5.交通体系与贸易路线研究
6.传统医药文化的考古学研究
7.军事遗存的考古学研究
8.大型工程营建与相关制度研究
(三)古代精神文化和思想信仰研究
以考古发现的实物遗存为研究对象,以“透物见人”为宗旨,结合自然科学、社会学、宗教学、符号学、文字学、艺术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相关学科领域的理论、方法与知识,探究古人在宗教、文字、艺术等方面的精神信仰和思想行为。重点支持以下方向:
1.古代墓葬制度发展演变研究
2.古代祭祀和礼仪制度的考古学研究
3.多元宗教的考古学研究
4.石窟寺考古研究
5.图形与文字符号的考古学研究
6.古代艺术的考古学研究
(四)古代中国与世界的交流互动研究
围绕人类起源、文明起源、农业起源等热点问题,开展世界其他地区的考古学研究,梳理埃及、两河流域、印度与中美洲等地区的古代文明起源发展概况,重点探索中华文明与世界其他古代文明交流互鉴的历史进程。重点支持以下方向:
1.人类起源、扩散与环境适应研究
2.农作物与家畜生产技术传播研究
3.跨大陆文化和技术交流研究
4.国际比较视野下的文明起源与发展研究
5.丝绸之路与中西文化交流研究
6.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与变迁研究
二、考古科技方法
加强考古新技术研发与设备升级,提升田野考古和实验室考古技术水平;加强现代检测分析手段在考古研究中的应用;全面提升考古工作的信息化水平;开展考古年代学、人群演化、环境与产业、资源与技术等科技方法应用与研究,全面提升考古工作科技创新水平。重点支持以下方向:
(一)智能化考古调查装备与技术
(二)精细化考古发掘技术与装备
(三)考古年代技术与方法
(四)环境系统高分辨率重建技术与方法
(五)分子考古前沿技术与方法
(六)动植物考古技术与方法
(七)矿物产地溯源技术
(八)考古遗存无损/微损分析技术与装备
(九)考古大数据与模型构建
三、文物保护技术
开展考古现场文物应急处置、保存保护、信息提取技术攻关,提升考古发掘文物的应急保护能力;加强考古出土与出水文物的保护修复技术研究;开展多场耦合环境因素影响研究,提高土遗址、石窟寺、墓葬壁画等考古遗址本体的保护技术能力。重点支持以下方向:
(一)考古发掘现场应急处置与保护技术
(二)考古出土(出水)文物保护修复技术
(三)土遗址保护关键技术
(四)石窟寺保护关键技术
(五)墓葬壁画保护关键技术
(六)考古遗址风险监测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