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餐厅制度
《公司餐厅制度》
一、餐厅开放时间
1.早餐:周一至周五,07:00-09:00。此时间段内,员工可前往餐厅享用早餐。早餐供应旨在满足员工上午工作前的能量需求,确保员工以良好的状态投入工作。
2.午餐:12:00-13:30。为了保障员工正常的午餐用餐时间,餐厅会在这个时间段集中供应午餐。合理的午餐用餐时间有助于员工在下午的工作中保持精力充沛。
3.晚餐:18:00-19:30(适用于有加班需求或晚餐供应安排的公司)。对于因工作需要加班的员工,餐厅在这个时间段提供晚餐服务,以解决员工的用餐问题。
二、用餐秩序
1.排队
-员工进入餐厅后,应按照餐厅设置的排队标识,自觉排队取餐。排队过程中不得插队、拥挤,要保持良好的秩序。插队行为不仅影响他人用餐体验,也破坏了公共秩序原则。
2.座位
-餐厅内的座位为公共资源,员工可自由选择空位就座。用餐完毕后,应及时清理桌面杂物,将餐具放置到指定的回收区域,以便餐厅工作人员进行清理,提高餐厅的周转效率。
三、食品供应与选择
1.菜品供应
-餐厅每天应提供多样化的菜品选择,包括主食(如米饭、面食等)、荤菜、素菜、汤品和水果(如有条件)等。其中,荤菜和素菜应根据不同的食材搭配,保证每周菜品不重复率达到一定比例(例如70%以上),以满足员工不同的口味和营养需求。
-菜品的营养搭配要遵循均衡原则,即保证每餐的热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素的合理比例。例如,一份标准餐的蛋白质来源(如肉类、豆类等)应占总热量的10%-20%,脂肪占20%-30%,碳水化合物占50%-65%等。
2.特殊需求
-对于有特殊饮食需求(如素食主义者、对某些食物过敏等)的员工,餐厅应提供相应的特殊菜品或解决方案。员工可提前向餐厅管理部门报备自己的特殊需求,餐厅应在合理范围内满足。
四、食品卫生与安全
1.食材采购
-餐厅食材采购必须遵循严格的食品安全标准。采购的食材应来自正规的供应商,供应商应具备相应的资质证书(如食品经营许可证等)。餐厅管理部门应定期对供应商进行审核,确保其供应的食材符合食品安全要求。
-采购的食材应新鲜、无变质、无异味。对于易腐坏的食材(如肉类、蔬菜等),应确保其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处于合适的温度和环境条件下,防止细菌滋生和食物变质。
2.加工与制作
-餐厅厨房工作人员必须持有有效的健康证,且每年进行定期体检。在食品加工过程中,工作人员应遵守食品加工卫生规范,如穿戴干净的工作服、帽子和口罩,洗手消毒后操作等。
-食品加工过程中要做到生熟分开,避免交叉污染。例如,使用不同的刀具、案板和容器分别处理生肉和熟食,防止细菌传播。
-餐厅应定期对厨房设备进行清洁和消毒,包括炉灶、烤箱、微波炉、冰箱、餐具等。清洁和消毒工作应按照规定的流程和频率进行,例如,餐具应每天进行高温消毒,厨房设备每周至少进行一次深度清洁。
3.食品留样
-为确保食品安全可追溯性,餐厅对每餐供应的菜品应进行留样。留样的菜品应选取每个菜品的适量样本,放置在专门的留样容器中,标明留样日期、菜品名称等信息。留样菜品应在规定的温度(通常为0-4℃)下保存48小时,以备食品安全检查需要。
五、餐厅设施管理
1.餐桌椅
-员工应爱护餐厅的餐桌椅,不得故意损坏。如发现餐桌椅有损坏情况,应及时向餐厅工作人员报告。餐厅管理部门应定期对餐桌椅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使用。
2.餐具
-餐厅提供的餐具仅供员工在餐厅内使用,不得带出餐厅。员工使用餐具时应轻拿轻放,避免损坏。餐厅应确保餐具的充足供应,且定期对餐具进行更新和补充,以满足员工用餐需求。
3.空调、照明等设备
-餐厅内的空调、照明等设备由餐厅管理部门统一管理。空调温度应根据季节和室内外温度进行合理调节,夏季室内温度保持在24-26℃,冬季室内温度保持在18-20℃。照明设备应保证餐厅内光线充足且舒适,同时要注意节约能源,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六、费用与结算
1.餐费标准
-公司根据餐厅运营成本和菜品质量制定餐费标准。例如,早餐标准为每份[X]元,午餐为每份[X]元,晚餐为每份[X]元(如有晚餐供应)。餐费标准应定期进行评估和调整,以适应市场物价变化和餐厅运营情况。
2.结算方式
-员工餐费结算可采用多种方式,如刷卡(员工餐卡)、扫码支付(与公司财务系统关联的支付码)等。公司应确保结算系统的安全、稳定,防止出现数据错误或支付风险。
-对于来访客人或临时用餐人员,可根据公司规定采用现金支付或其他临时结算方式,同时应做好相应的登记和费用核算工作。
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