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3.2《 形状改变了》 表格式教学设计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docx
文件大小:18.46 KB
总页数:7 页
更新时间:2025-06-19
总字数:约3.52千字
文档摘要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用力以后》单元8.形状改变了教学设计及反思

单元

《用力以后》

课题

8.形状改变了

课时

1

核心概念

3.1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学习内容及要求

3.1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1~2年级①使用前后左右、东南西北、上下、远近等描述物体所处的位置和方向。

②知道推力和拉力是常见的力,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对客观事物的总体认识) 科学思维(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方式)

探究实践(科学探究能力技术与工程实践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态度责任(科学态度社会责任)

科学观念

认识人类与自然资源和能源的关系,知道地球是人类应当珍惜的家园。

科学思维

能基于所学的知识,通过观察、实验、查阅资料、调查、案例分析等方式获取事物的信息。

探究实践

分析物品可能用到的自然资源,能基于所学的知识,从事物的结构功能、变化及相互关系等角度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态度责任

对大自然和生物的爱护、保护意识,自觉采取行动,保护环境。

教学重点

本课必须掌握的东西,如:科学原理需要掌握的,动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

知道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教学难点

学生难以掌握的东西,如:难理解什么?难操作什么?

通过橡皮筋的实验探究力的大小与物体形状变化的关系。

教学准备

橡皮擦、气球、海绵、铁丝、橡皮筋各一个,实验板1个,橡皮筋3根,钩码1盒。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思路

教学备注

上课仪式

同学们好!

……

好,我们开始上课了。我们将要一起探索形状改变了。

1.和学生简单互动拉近距离。2.让学生意识到进入上课状态。

一、变脸游戏

1.小朋友,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变脸游戏,猜猜老师变的是什么?(手指将鼻尖往上顶)

2.你会玩吗?那接下来我们比一比,看谁做得最滑稽有趣,成为我们班的变脸大王?(游戏要求:同桌两人为一组,一个人用手在脸部做动作,另一个人说出他\她是怎么做的。)

3.学生分组活动,教师进行拍照并上传,时间2分钟。

4.谁的变脸最滑稽?他是怎么做到的?

5.请小朋友们想一想:什么使我们脸部的形状变了?(引导:手轻轻触碰,脸部会有明显变化吗?那必须怎样才能使脸变形?)

6.所以力可以使脸的形状发生改变。今天我们就一起研究《形状改变了》(板书:形状改变了)。

【意图解析】做游戏是孩子天性的表现。儿童成长过程中,他们经常会改变面部表情来模仿动物或卡通人物,因此设计变脸游戏引入课题。通过游戏与交流,初步感受到力可以使脸的形状发生改变。

二、力使物体变形

1.老师带来了一些物品,出示:一根长铁丝,一根橡皮筋,一块海绵,一个带气的气球,你们能使它们的形状发生改变吗?

2.方法很多,一起来看看活动要求:①两人为一组,一人两样物品;②操作的同学一边做一边说:我用方法将铁丝(橡皮筋、海绵、气球)变成样子,另一个同学认真倾听;③四样物品全部变形则活动结束,整理材料。

3.交流:

怎样使铁丝的形状发生改变?(例:我用抓住铁丝两端再用力向中间弯的方法,将铁丝由直变弯,板书:弯)

怎样使橡皮筋的形状发生改变?(例:我用抓住两端再用力向外拉的方法,将橡皮筋由短变长、由粗变细。板书:拉)

怎样使海绵的形状发生改变?(例:我用手指向下按压的方法,将海绵中间一块瘪下去。板书:压)

怎样使气球的形状发生改变?(例:我用手抓气球两头再反方向扭动的方法,将气球从椭圆形变成8字型。板书:扭)

4.我们发现同一样物品可以有多种改变形状的方法,包括弯、拉、压、扭等。(出示四种方法的图像符号)你知道图中的箭头是什么意思吗?

5.物体向箭头方向发生形状上的变化,也是指往箭头方向用力。学到这里我们能发现:力是看不见的,但它可以使物体发生形状变化,我们就能知道它的存在了。

【意图解析】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二年级学生可接触的生活用品有很多,选择一些物体,学生可比较容易的进行形状改变,也可根据生活中常规使用习惯,分析得出“弯、拉、压、扭”等不同的用力方式。另外此活动也是一种感统练习,体验不同材料的感觉和对材料的处理。

三、探究力的变化

1.刚才让橡皮筋改变形状的时候,你们有没有什么发现?

2.橡皮筋变化长短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什么原因让同一根橡皮筋变得长度不一样?)

3.真的吗?力的大小会影响橡皮筋的长度吗?

4.老师这有一套神奇的实验材料正好能解决这个难题(出示材料:带3个挂钩的硬纸板、钩码若干),竖直摆放,我们把橡皮筋的一段固定在挂钩上,另一端可悬挂重物,知道怎么进行实验了吗?

5.怎样做模拟用力大的情况?(多个钩码挂在橡皮筋上)怎样做模拟用力小的情况?(一个钩码挂在橡皮筋上)

你怎么知道橡皮筋变化了呢?(未悬挂时,在橡皮筋下发画线表示其原长,以后每一次悬挂再画线,最后作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