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征地拆迁安置补偿项目审计实施
一、工作思路
征地拆迁安置补偿项目审计一般分为期间审计和期后审计。其中:期间审计为全程跟踪审计,从征地拆迁工作开始时就实行跟踪审计,随时随地对征地拆迁工作进行审计,及时发现征地拆迁工作中的问题及时解决;期后审计为在征地拆迁项目完成后,审计人员对于在征地拆迁的过程中的一系列事项进行审计,缺点是拆迁补偿的现场一般都随着征地拆迁工作的完成而消除,审计介入时往往房屋已拆除、场地已平整,无现场可供审计人员查看或核对。承接审计工作后,首先应根据项目审计要求来开展审计工作,编制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审计工作及实施方案依据,确认审计目标,确定审计范围、对象、期间,合理组建项目组,进行人员分组安排及职责分工、明确审计内容和要求,制定严谨的审计工作流程、资料交接和资料存档方式。同时拆迁补偿资金审计可以根据项目审计要求采用抽选和全部审计两种方式,采用抽选方式时应考虑补偿面积因素、补偿金额偏大、补偿单价偏高以及随机抽取等若干因素来确定抽取对象。
二、工作实施方案
(一)明确审计工作及实施方案依据
1、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及地方政府文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主席令第六十二号];
(2)《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准则》;
(4)《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90号)
(5)《XX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XX市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实施意见的通知》
(6)《关于印发XX市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停产停业损失补偿暂行办法的通知》
(7)《XX市集体土地房屋拆迁管理办法》(XX市人民政府令第124号)
(8)关于印发《XX市集体土地房屋拆迁管理办法实施意见》的通知
(9)《关于发布〈XX市房屋重置成新价评估技术标准〉的通知》(北估秘[2016]001号)
(10)《房地产估价规范》[GB/T50291-1999]
(11)其他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及地方政府文件;
2、相关文件、资料等依据
(1)相关文件
①建设项目立项及批复文件;
②规划批准文件、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施工许可证;
③拆迁实施方案及批复文件、拆迁依据的相关文件;
④拆迁许可证、拆迁实施主体向有关部门发出的暂停相关事项的书面通知;
⑤拆迁公告、拆迁公示;
(2)各拆迁实施单位需要提供的各项资料
(二)、审计目标
审查征地拆迁安置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规范性,拆迁安置补偿成本的真实性、合规性和合法性,查明征地拆迁安置资金的来源及安置补偿依据、安置补偿对象以及安置补偿标准情况,审查相关单位在征地拆迁及安置过程中遵守相关政策情况,以及是否有违反公开、公正、公平、原则问题,查找问题的原因,提供并促进规范管理的意见和建议。
(三)、确定审计范围、对象、期间
1、审计范围
项目实施范围涉及所有的住宅、非住宅企业拆迁补偿及安置情况。
2、涉及对象
一般为相关实施单位:拆迁服务公司、评估服务公司及测绘服务公司。
3、审计期间
项目自拆迁启动时间至拆迁安置补偿完毕。
(四)、审计人员分组安排及职责分工
1、人员分组安排
成立审计总项目组,设立项目经理及技术负责人,同时根据审计对象的范围合理组建各项目小组,可以按照审计功能分为财务审计小组,主要围绕征地拆迁资金管理使用情况以及财务管理开展审计,重点关注拆迁资金使用是否合规、在资金管理使用过程中是否存在违法现象,拆迁安置补偿资金的兑现是否与拆迁协议一致等方面;拆迁审计小组,主要审查拆迁安置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规范性,拆迁安置补偿成本的真实性、正确性、合规性和合法性,拆迁协议是否违反政策与规定扩大补偿金额,拆迁过程中是否有隐瞒真实情况重复补偿等行为;基建工程审计小组,主要围绕还建房的建设是否存在工程质量低劣、基建工程程序是否合法合规等问题开展。三个小组既要分清职责、又要相互衔接,如拆迁审计小组涉及到对某笔资金流进流出存在疑点需要及时核对时,财务审计小组必须迅速准确的查找此资金的所有动向并及时反馈,共同探讨是否需要继续延伸审计,从而减少各小组在工作中的重复劳动,有效提高工作的质量与效率。
2、人员职责分工
项目经理总体负责该项目的组织、协调工作,审查征地、拆迁实施情况并分析其效果,重点检查征地拆迁程序以及安置补偿依据合法性、合规性;技术负责人对项目审计质量负责把关,制定审核要求和标准,审核、复核该项目审计底稿、审计报告。各项目小组分别收集、整理所负责各方报送上来的拆迁安置补偿审核资料及审计证据材料,并对拆迁审核资料出具审核意见,编写相关审计工作底稿,最终整理相关审计资料归档。
(五)、审计内容
审计内容主要包括:
1、基本建设程序是否合法、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