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与孤独签订体面的协议模板.doc
文件大小:14.54 KB
总页数:5 页
更新时间:2025-06-19
总字数:约2.14千字
文档摘要

与孤独签署体面协议

我有个好友,外向开朗,在好友圈中活跃度非常高,总是组织多种聚会活动,整天呼朋唤友,干什么都有一帮人在身后跟着。

而我是一个很内向人,很羡慕她,认为她这么生活才充实,请问怎样才能让自己像她一样呢?

她只是太孤独了。

她看上去没有落单时候,每当只剩下一个人时候,就立即打电话,招呼人,安排吃饭、聚会、打牌、洗澡,只要是热热闹闹场面搭起来了,她就立即恢复风趣幽默谈笑风生那个自己。

她是多害怕一个人呆着,才要把自己生活变成一场戏啊。

可就算是戏,也总有散场时候,她却无法接收这个结果,只想一台接一台地唱下去。

每个人好友圈或多或少都有多个这么人吧。她们看起来都很有些人缘,人际关系很好,三教九流,无所不交。她们对他人家事情,比对自己家里事情还要重视,只要好友一个电话,她家里老婆生病孩子上学什么全都能丢下,所以她们在外面口碑,总是比在家里好得多。

她们可能是最好好友,但不可能是最好伴侣。做她们伴侣,实在是太辛劳了。要时刻忍受她们将他人事情看得比自己家里事情关键,他人感受比自己亲人感受更值得关心,这种被比较下去感觉,真极难过。

其实问题真正原因并不在于她们更在意谁,她们只是害怕孤独,而家庭生活肯定会带来平淡与庸常,这种感觉就像寂寞这枚铜板另外二分之一,是让她们无法忍受。所以她们总是想要向外逃,逃到更热闹地方去。

害怕独自一人,到底是一个什么感觉?

有些人说,就是不能一个人做事情,就算是去卫生间,也得找一个人跟着。

有些人说,假如一个人,就会认为很凄凉,很不快乐,做什么都没劲头。

还有些人说,因为害怕一个人,以至于交好友一点都不挑剔,哪怕是自己讨厌人,只要肯陪着自己也好过一个人。

最悲伤说法是:我害怕一个人,我感觉自己像一根藤,相互寄生在他人身上。以前是父母,上大学是同学,然后是恋人,结婚后是老公,永远都不能一个人。

为了对抗寂寞,有些人常常选择最相反武器去战斗。

比如梅姐梅艳芳。

她是著名舞台皇后、天皇巨星。她性格外向、讲义气、好提携人,拍戏时候导演给了她高片酬,她却看不过别演员片酬低,带着一众演员在片场抗议,要求加薪,把导演气得要死。“她是一个很有义气女孩子,是我在乐坛极少见到……任何情形下她都会站在好友一边”。她最好好友张国荣这么评价她。

但她也贪玩,整日领着一群人出入多种热闹场所,不到深夜不愿意散,“梅艳芳唯一缺点是太爱玩,不知道照料自己,有时看到她整日都入医院治病,也实在令人忧心”。张国荣总是劝她多珍惜自己一点,说得多了,也没用,她也会生气,有一段时间两个人为此联络都少了,就是因为生活习惯太不一样。

她喜爱热闹,喜爱他人永远要她作为焦点,和老友张国荣一起出席聚会,因为她要跟其她好友寒暄而冷落了她,她就很不快乐。林燕妮回想:“有一回一个好友生日,没请梅艳芳,阿梅不服气,在晚餐后杀到现场。一进来便哭。”

不是梅姐骄纵,而是她内心寂寞无人能知。

她4岁登台跑江湖,小小年纪就外出谋生,每唱一首歌想就是今天晚上能够给家里添一个菜。走红以后地位上涨,收入增加,又成了母亲摇钱树,哥哥一家都指着她养活,重男轻女母亲恨不得将她嚼碎了喂给自己儿子吃。在豪爽仗义外表之下,她是那么孤独和漂泊,人人都需要有一个根,家庭就是能够让人停泊地方,可她家庭带给她只是难堪,一团乱麻。她得不到爱,她只能向外寻求,在多种热闹刺激中寻求自我存在象征。

好友是她最看重,可好友们都有自己事情,都会离开。爱情也会有聚有散,那些人在她生命中来来去去。于是,为了掩盖寂寞,贪图、迷恋喧闹人,愈加寂寞了。

其实不管是艺人,还是一般人,都是一样命运。一个人,假如学不会自己和自己相处,自己不能够愉快地接收真实自己,就会一直身处孤独之中。

总是不愿意一个人呆着人,总是急着去寻求依附人,都是迷失了自我人。

而怎样寻求自我?无非是认清自己价值,发觉自己优势,提升自我存在感,让自我意象不停强大起来,不再见因为他人贴标签或者她人评论,就轻易改变自我认知。这不是一条好走道路,美国心理学家罗洛梅说过:“成为一个独立个体每一步中,勇气都是必需,这就仿佛是在每一步中,她都要遭受她自己之新生剧痛。”

是,就像一场新生,像小美人鱼化尾成腿,第一次走路每走一步都承受着巨大痛苦,但这痛苦背后也伴伴随巨大欢悦和期望,因为这提醒着她,生命已经改变了形态。假如旧生命并没有带给我们足够爱、信心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