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评估指南》教育过程指标逐一详细解读.pdf
文件大小:2.03 MB
总页数:7 页
更新时间:2025-06-19
总字数:约4.54千字
文档摘要

《评估指南》教育过程指标逐一详细解读

随着普惠园政策的推行,2021年,全国前三年毛入园率增长

至88.1%,相比2011年的62.3%,增长了25.8个百分点,前教育

实现基本普,在保证幼儿有“园”入的基础上,入“好”园的需求逐

步受到关注。

那什么是“好”园呢?应该好在哪里呢?

答案显而易见,一定是好在其“质量”。但“质量”该如何衡量

呢?此时,评价的意义便不言而喻了。

2022年2月《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颁布,从教育评

价的角度“督促”幼儿园提升其“质量”,使得幼儿能入“好”园,

以满足社会的需求与期盼。

《评估指南》的出台对于教育活动组织与实施有着怎样的指引与

启发呢?

1、教育对象

关注对象发展规律与特点

《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第20条:一日活动安排相对稳定

合理,并能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个体差异和活动需要做出灵活调整,

避免活动安排频繁转换、幼儿消极等待。在教育活动时需注意对象特

点,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其身心发展特点不同,同一个年龄阶段的

幼儿也会存在个体差异,这就需要教师去了解幼儿,根据他们身心发

展规律及特点组织实施教育活动。

2、教育目标

①应指向幼儿经验的增长

《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第22条:发现和支持幼儿有意义

的习,采用小组或集体的形式讨论幼儿感兴趣的话题,鼓励幼儿表

达自己的观点,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拓展提升幼儿日常生活和

游戏中的经验。前教育的教育目标更多强调一个关键词一一“经验”,

跟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目标不大相同。在中小阶段可能会更多强调

知识、原理、规律等,但在幼儿园阶段更多的则是强调在互动过程之

中拓展和丰富幼儿的各种经验。

②需注意幼儿发展的连续性

《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第24条:关注幼儿发展的连

续性,注重幼小科衔接。大班下期采取多种形式,有针对性地帮

助幼儿做好身心、生活、社会和习等多方面的准备,建立对小的

积极期待和向往,促进幼儿顺利过渡。不同年龄阶段的习应具有延

续性,应在原有基础之上增长延伸,在目标设定时需关注幼儿发展的

连续性,特别在幼小衔接过程中,应有所承接,不可割裂发展。

③关注幼儿的个体发展

《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第25条:教师保持积极乐观

愉快的情绪状态,以亲切和蔼、支持性的态度和行为与幼儿互动,平

等对待每一名幼儿。幼儿在一日活动中是自信、从容的,能放心大胆

地表达真实情绪和不同观点。在师幼互动模块提出:在一日活动中,

幼儿应能表达自己不同的观点。这就要求教师在这其中需关注幼儿个

体,启示我们在教育活动目标设定时也应考虑幼儿的个体发展需求。

④关注幼儿的整体发展

《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第31条:理解幼儿在健康、

语言、社会、科、艺术等各领域的习方式,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

差异,发现每个幼儿的优势和长处,促进幼儿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不片面追求某一领域、某一方面的习和发展。师幼互动模块中强调

了要帮助幼儿在原有水平上发展,而且这种发展不是某一方面的发展,

而应是整体性的发展。启示我们在教育目标里既要考虑幼儿的个体发

展,同时也要考虑促进幼儿的整体发展。

3、教育内容

①明确教育内容依据来源

《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第19条:

认真按照《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3—6岁儿童习与发展指

南》要求,结合本园、班实际,每期、每周制定科合理的班级保

教计划。

教育内容应遵循《纲要》和《指南》的要求,指明了内容设计的

一个基本方向,园所的期计划、月计划、周计划、日计划等都应在

这样一个整体框架之下进行细化落实。

②重视教育内容的整合

《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第23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