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海涅与德国浪漫派.docx
文件大小:22.68 KB
总页数:8 页
更新时间:2025-06-19
总字数:约7.56千字
文档摘要

海涅与德国浪漫派

陈恕林

海涅同德国浪漫派的关系既亲热又简单。早年追随浪漫派,后来背弃它,但感情上仍藕断丝连,末了还声称自己是“浪漫主义末代寓言之王”。在探究诗人同浪漫派关系时,难免遇到一连串问题,诸如:海涅为什么背弃浪漫派?他到底算是浪漫派的敌人,还是仍属浪漫派作家之列?我们应当如何评价诗人对浪漫派的批判?本文试就这些问题作些探讨。

一个作家艺术家的成长,总要借鉴吸取前人的阅历,继承民族的传统,才能继往开来,推陈出。海涅也不例外。当他开头摸索创作道路时,浪漫主义仍风行德国和欧洲。对海涅来说,浪漫派既是传统,又是眼前的事物。他作为青年学生就已生疏霍夫曼、富凯、乌兰德和弥勒等著名浪漫派作家的作品。1819年在波恩大学求学时,他受到奥·威·施莱格尔的细心培育,这位浪漫派代表人物指导他学习音韵艺术。海涅赋诗三首敬献施莱格尔,以表达他对恩师的感谢之情。随后在柏林读书时,海涅同霍夫曼、富凯和阿尔尼姆都有个人接触。在慕尼黑当编辑时,他生活在谢林和格雷斯身边。毫无疑问,他是“吃浪漫主义的乳汁长大的”。海涅早期的一些作品,如《歌集》,继承了浪漫主义的内容和形式。现在的问题不是青年海涅是否追随过浪漫派,而是他后来为什么要脱掉“袈裟”,逃离

浪漫派的“寺院”,还要来个“反戈一击”,将其批倒批臭,使其无地自容。

海涅对浪漫派的批判并非一时心血来潮,而是经过剧烈而苦痛的思想斗争的。问题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海涅的思想生疏有个进展变化过程;另一方面,浪漫派也有个进展演化过程。

虽说海涅早年追随浪漫派,但他同它的分歧也是由来已久了。这从青年海涅一篇评论文章《评浪漫派》(1820)中可获得某些启迪。海涅这篇散文处女作,虽为保卫浪漫派而作,表达了他对这个流派的信仰和对奥·威·施莱格尔的感谢之情,却也说明这位将来大诗人不愿无保存地继承浪漫派的传统。在海涅看来,浪漫主义的描写应是“形象的”。“真正的浪漫主义”绝非“西班牙法琅、苏格兰雾霭和意大利音响的大杂烩”,绝非“那些杂乱无章、模糊不清的景象,它们仿佛从魔灯放射出来,通过五彩缤纷的颜色变幻和惊人的映照,惊异地使人心情感动,感

到赏心悦目”。1更为重要的是,海涅呼吁文艺要走出基督教的中世纪,回到现实生活中:“德意志的文艺女神又应是个容光焕发、不矫揉造作、真正德国的自由少女,而不是多愁善感的修女,也不是以祖先骄傲的骑士小姐。”2明显,青年海涅这些要求同浪漫派要把事物描写得模糊、模糊、简单的美学主见与该派某些人物沉迷中世纪、躲避现实的倾向是格格不入的。固然,海涅当时还不行能清楚地意识到这点。

20年月中期以后,海涅开头同浪漫派疏远。促使他思想转变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他同黑格尔和他的美学的接触。海涅短期听过奥·威·施莱格尔的课后来到柏林,1823年同黑格尔相识并听他的课。他从黑格尔的美学中获得了他所渴望的学问。对青年海涅来说,黑格尔美学最重要的一点是:“他(诗人)务必向里向外生疏人的生活,把宽阔世界及其众多的现象接纳进他的胸怀里,在里边去感受钻研、深化和美化它们。”3黑格尔的美学帮助海涅澄清了对浪漫派的模糊生疏。据认为,黑格尔对海涅的影响,主要不是通过他的讲课和他的论著,而是通过私人接触和交往。卢卡契认为,“黑格尔在海涅(思想)进展上所起的作用是难以充分估量的”。“海涅的全部历史见解(对希腊人和基督教的理解,对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法国革命、拿破仑的意义的生疏等等)和海涅的全部艺术理论(古典和近代的对立,对浪漫派的理解等),都是由黑格尔打算的。”4

在黑格尔的影响下,海涅意识到,他同浪漫派在美学上的一个根本分歧,就是艺术同现实生活的关系问题。如上所述,诗人在他的散文处女作《评浪漫派》里已初步触及这个问题。30年月初,诗人又以佛罗伦萨和雅典为例进展探究。这些地方即使在兵荒马乱的年月也产生了宏大的作家和不朽的名作,就是由于艺术家们置身于生活之中,描写了时代的问题。但丁在流放中创作《神曲》时并不

诉说自己的苦难,而是写自由的消亡。埃斯库罗斯在《波斯人》里也不是哀叹个人的苦痛,而是描写民族的命运。在海涅看来,宏大的作品总是其时代的一面镜子,因而探究与反映时代问题就成了创作具有艺术生命作品的前提。5在《论浪

1《海涅文集》,柏林建设出版社,1955年版第6卷第168、169页和第5卷第542页。

2同上.

3转引白劳拉·霍夫里希特《海涅对传统的斗争》,载赫·柯普曼选编《海涅争论论文集》,达姆施塔特科学

图书出版社,1975年,第99、100页。

4乔治·卢卡契《海因里希·海涅作为民族诗人》,载《海涅文集》第l卷第94页。

5转引白劳拉·霍夫里希特《海涅对传统的斗争》,载赫·柯普曼选编《海涅争论论文集》,达姆施塔特科学

图书出版社,1975年,第99、100页。

漫派》(1833)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