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套餐之中图版选修5章末检测(二).docx
文件大小:785.04 KB
总页数:6 页
更新时间:2025-06-19
总字数:约2.94千字
文档摘要

章末检测(二)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近年来,我国南方沿海出现“填海造房风”,所建“海景房”将吸引居民住在海岸线附近。“海景房”面临的灾害风险最小的是()

A.台风引发风暴潮 B.寒潮造成冰冻

C.海岸受侵蚀后退 D.地表下沉塌陷

答案B

解析我国南方沿海是台风多发区,台风及其引发的风暴潮对“海景房”的威胁较大,故不选A。海岸线附近,海水的侵蚀、搬运、堆积作用明显,可能面临海岸受侵蚀后退、地表下沉塌陷等威胁,故不选C、D。南方沿海离冬季风源地较远,南下的寒潮及其带来的冰冻灾害对“海景房”的威胁最小,故选B。

下图是“北半球部分地区某时刻地面天气图”。读图,回答2~3题。

2.当图示天气系统影响我国时,我国北方地区不可能出现的自然现象是()

A.沙尘暴 B.干旱

C.泥石流 D.暴雪

3.容易发生该自然灾害的地区是()

A.平原地区

B.我国西北内陆地区

C.我国西南地区陡峭的沟谷

D.地表植被覆盖好的地区

答案2.C3.C

解析第2题,由图中高压系统和锋面气旋后方为冷锋天气的分布可知,此时应是我国的冬末春初,北方降雨较少;而泥石流的出现不仅要有一定的地质地貌条件,还常常需要有一定的降水条件,因此选C项。第3题,泥石流的形成有三个条件:①充足的水;②足够的堆积物;③足够的地表和沟谷坡度。我国西南山区面积大,地表起伏增加重力作用;山体中断裂发育,造成岩石破碎,为泥石流提供了物质条件;一旦有暴雨因素诱发,就易形成泥石流。

4.我国北方地区平均受旱率高于南方地区的原因是()

①北方雨季短,降水更为集中②人口增长数量多,需水量不断增多③北方水少,耕地多④耕地复种指数高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答案A

解析本题要比较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不同点,人口增长数量属于南、北方共有的原因,复种指数南方高于北方。

5.2016年初我国冬小麦主产区的抗旱保苗工作中,气象部门曾数次提醒农民谨慎浇灌,当时主要是担心()

A.盐碱地面积会增加B.气温偏低导致冻害

C.地下水位变化过大D.水源不足造成浪费

答案B

解析冬末春初,北方地区温度较低,浇灌会使土壤空隙中含水量增大,从而降低土温,使农作物遭受冻害。盐碱地面积增加与不合理灌溉有关。

读“我国西北地区某自然灾害发生频率随季节的变化图”,回答6~7题。

6.该自然灾害为()

A.寒潮 B.泥石流

C.滑坡 D.沙尘暴

7.有关该自然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灾害可诱发滑坡、泥石流

B.该现象多发季节大气系统稳定

C.多发生在春季空气干燥时期

D.该灾害的发生与过度放牧无关

答案6.D7.C

解析第6题,图中自然灾害春季发生频率较高,为沙尘暴。第7题,沙尘暴多发生在春季空气干燥时期。

下图为“我国洪水发生频率分布图”,完成8~9题。

8.水灾多发区主要分布在()

A.平原地区 B.河流中下游地区

C.湿润地区 D.外流区

答案D

解析由图中可看出,我国水灾多发于外流区。

9.关于水灾多发区及其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西北地区——植被破坏严重

B.东北地区——大量开垦湿地

C.黄土高原——连年气候异常

D.长江中下游地区——城市规模扩大

答案B

解析东北地区的水灾主要是人类大规模开发沼泽湿地造成的。

下图是“我国某天气系统在某地过境时的气压与风速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示意图”。读图,完成10~11题。

10.该天气现象是()

A.冬季大风寒潮天气

B.东南沿海台风天气

C.华北地区沙尘暴天气

D.长江流域伏旱天气

11.该天气系统是()

A.快行冷锋 B.反气旋

C.强热带气旋 D.准静止锋

答案10.B11.C

解析从图中可看出,此天气系统过境时气压很低,而风速很大,在气压最低时,风速陡然降低,说明为台风天气,台风眼的天气表现为无风;台风是热带气旋强烈发展形成的。

12.我国下列省级行政区中,受寒潮影响较小的是()

A.内蒙古、吉林、辽宁、黑龙江

B.西藏、云南、广东、海南、台湾

C.甘肃、陕西、山西、山东、河北

D.宁夏、新疆、河南、浙江、湖北

答案B

解析西藏由于地势很高,寒潮无法到达;云南、广东、海南、台湾由于纬度较低,寒潮到达时,势力已经很弱,所以影响较小。

下面是“我国部分地区1951~1988年旱灾频次等值线图(单位:次)”。读图回答13~15题。

13.图中等值线M的值可能为()

A.20、30 B.20、25

C.25、30 D.30、35

14.我国旱灾多发区主要分布在()

A.年降水总量少的地区

B.河流径流量小的地区

C.年平均气温高的地区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