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旱灾地区生活饮用水消毒指南.docx
文件大小:14.23 KB
总页数:5 页
更新时间:2025-06-19
总字数:约2.56千字
文档摘要

附件3:

2025年旱灾地区生活饮用水消毒指南

自去年11月1日以来,我国北方大部地区消灭大面积旱情,截至2月5日,全国有429万人、207万头大牲畜因旱灾发生饮水困难,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已于2月5日宣布启动Ⅰ级抗旱应急响应。

旱灾期间,水源削减,生活饮用水匮乏,水质下降,做好生活饮用水消毒工作,是预防肠道传染病的关键措施。为保证居民能得到根本生活需要的安全卫生的饮用水,一方面要保护好水源,另一方面要千方百计查找水源,认真做好生活饮用水消毒等水质处理和水质监测工作,保障饮水的供给和安全卫生。依据《国家防汛抗旱应急预案》和《全国抗旱救灾防病预案》的要求,为确保干旱地区居民生活饮用水安全,特制订旱灾期间生活饮用水消毒指南。

一、水源保护

在旱灾地区,由于地面水源水量锐减,水体稀释自净力量甚微,各种水源格外贵重,必需加强水源卫生防护工作。严格执行国家有关饮用水源保护的规定,做好饮用水水源的保护工作。

严禁向生活饮用水水源及可能影响水源水质的地区排放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或倾倒粪便、垃圾与污物,停顿一切可能危害水源水质的活动。

以沟、河等为水源时,饮用水取水点要处于生活用水点和牲畜用水点的上游,以水塘为水源时饮用水取水点应与生活用水和牲畜用水分塘或分区。

公用水井井口加盖并做好防护,水井四周50m范围内制止倾倒粪便、垃圾与污物,承受公用水桶取水,并保证清洗干净。

加强水源水质监测。二、生活饮用水的消毒

消毒剂的选择

应尽可能选择取得了卫生部卫生许可批件的消毒产品,紧急状况下使用单一有效成分的化工原料时应确保质量。适用于旱灾地区应急饮用水消毒的常用消毒剂有:漂白粉〔有效氯含量为25%〕,漂白粉精〔有效氯含量为60%~70%〕,二氯异氰尿酸钠〔有效氯含量为60%〕等。常用的饮用水消毒片有:漂粉精片〔有效氯含量200mg/片~400mg/片〕,二氯异氰尿酸钠消毒泡腾片〔有效氯含量250mg/片〕。

分散式供水的消毒

对于混浊水,可选用明矾、硫酸铝、三氯化铁、高氏净水剂、碱式氯化铝等混凝剂,按要求比例参加水中,充分搅匀,等静置澄清后弃去沉渣。对于高铁锰、高氟和高砷水源水应分别承受特地方法除去水中的铁、锰、氟和砷,达标前方可饮用。

缸水、桶水消毒

一般使用含氯消毒片或泡腾片〔如漂白粉精片、二氯异氰尿酸片等〕等对缸水或桶水进展消毒。缸水、桶水消毒严格依据说明书操作,一般每50kg水参加片剂或泡腾片1片。参加量也可按每升水3mg~5mg有效氯计算,作用30分钟后,余氯应到达0.3mg/L~0.5mg/L。

井水消毒

井水可承受定时投加漂白粉消毒法:将所需量漂白粉放入碗中,加少许冷水调成糊状,再加适量的水,静置10min。将上清液倒入井水中,用取水桶上下振荡数次,30min后即可使用,一般每天消毒2~3次。

井水消毒也可承受持续加漂白粉法:在容器〔如塑料饮料瓶〕上面或旁边钻4个~6个小孔,孔的直径为0.2cm~0.5cm。依据水量和水质状况参加漂白粉精片〔一般装250g~300g〕,用细绳将容器悬在水中,利用取水时的振荡,使容器中的氯渐渐从小孔放出,以保持井水中肯定的余氯量。一次加药后可持续消毒1周左右。承受本法消毒,应有专人负责定期投加药物,测定水中余氯。

集中式供水的消毒

集中式供水单位应加强消毒治理,保证供水质量。

送水、引水的消毒

在旱灾地区水源水量严峻缺乏的状况下,可组织紧急运送〔或接引〕安全卫生的生活饮用水,保证灾民生活饮用水需要,在运送〔或接引〕生活饮用水的时候应做好运送设备和临时管网的消毒工作。

运送饮用水的消毒

送水工具必需彻底消毒

送水工具可承受消防车、洒水车、防化消洒车、水箱和塑料水桶等。送水工具在使用前必需彻底清洗消毒,首先用自来水将容器冲洗干净,再用万分之二浓度的漂白粉溶液〔有效氯浓度约为50mg/L〕

浸泡24小时,排空容器内的消毒液,并用自来水重冲洗干净。如时间紧迫,则可承受100mg/L的含氯消毒液浸泡1小时,或有效氯浓度200mg/L~500mg/L的含氯消毒液喷洒,消毒30分钟。消毒终了,应取样进展细菌学检验,合格之后,方可投入使用。亦可承受其他消毒剂按等效浓度配制。

运送期间防止二次污染

待运自来水的余氯含量应不低于0.5mg/L,运水贮存不超过2天,中间加一次漂白粉精片,加量按每吨水20片或等效的其他消毒剂,并进展水质监测,防止运送的自来水受到二次污染,以确保运水的卫生质量。

运水人员应选用身体安康者。

铺设临时供水管道接引自来水的消毒

临时供水管网的消毒

对于旱灾持续时间长,灾民聚居的城镇,如有条件可从其他地区接引自来水,则是一种较好的应急供水措施。安装的临时引〔供〕水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