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文明教室卫生
演讲人:
日期:
目录
02
责任区域划分标准
01
卫生管理制度建设
03
清洁工具配置规范
04
日常保洁执行标准
05
卫生检查评估体系
06
文明习惯培养策略
01
PART
卫生管理制度建设
制度框架搭建
包含教室卫生标准、值日规则、奖惩措施等内容,确保管理有章可循。
制定卫生管理规章
将教室卫生责任区划分到个人,明确每个人的职责和义务。
明确责任分工
定期对教室卫生进行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建立卫生检查制度
值日安排机制
值日任务明确
规定值日生需要完成的卫生任务,如扫地、擦黑板、清理课桌等。
03
将值日表张贴在教室醒目位置,让学生随时了解自己的值日时间和任务。
02
值日表公布
轮流值日制度
每个学生轮流担任值日生,负责当天的教室卫生打扫和保持。
01
违规处理办法
警告制度
对于初次违反卫生规定的学生,给予口头或书面警告,督促其改正。
01
处罚措施
对于多次违规或严重违规的学生,采取相应的处罚措施,如罚打扫卫生、取消评奖资格等。
02
违规记录
将学生的违规行为记录在案,作为后续奖惩和评比的依据。
03
02
PART
责任区域划分标准
教室功能分区
包括讲台、学生桌椅、黑板及教学设备等,是学生上课和教师授课的主要区域。
教学区
储物区
卫生区
用于存放教学用品、学生书包等物品,需保持整洁、有序。
包括地面、门窗、桌椅、讲台等,需定期打扫、保持清洁。
属于公共区域,需各班级轮流值日,保持走廊的清洁和畅通。
走廊
由学校安排专门的值日生进行打扫和维护,确保楼梯间干净、整洁。
楼梯间
由学校安排专门的保洁人员进行清洁和维护,确保卫生间的卫生和设施完好。
卫生间
公共区域归属
个人责任范围
值日责任
学生需按照值日表认真履行值日职责,确保教室和公共区域的卫生和秩序。
03
学生需将个人物品如书包、文具等放置在指定位置,保持整齐有序。
02
个人物品
学生个人桌椅
学生需自行保持桌椅的清洁和整齐,定期擦拭桌椅表面。
01
03
PART
清洁工具配置规范
基础工具清单
扫帚
用于清扫地面垃圾和灰尘。
01
簸箕
与扫帚配合使用,收集垃圾。
02
拖把
用于拖地,保持地面清洁。
03
抹布
擦拭桌子、椅子等家具表面。
04
收纳管理要求
所有清洁工具必须放置在指定位置,方便取用和归位。
定点存放
分类收纳
定期整理
不同种类的清洁工具应分类存放,避免混淆和交叉污染。
每周对清洁工具进行一次检查和整理,确保工具完好、干净。
耗材补给流程
每周检查清洁工具的耗损情况,及时补充。
定期检查
根据实际需要领用清洁耗材,避免浪费。
按需领用
鼓励使用环保型清洁耗材,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环保原则
04
PART
日常保洁执行标准
地面清洁要求
地面无污渍
及时清理地面上的污迹和液体,保持地面干燥、洁净。
03
使用拖把或地面清洁设备进行湿拖,消毒杀菌,减少疾病传播。
02
湿拖消毒
定时清扫
确保地面每天清扫,及时清除垃圾和尘埃,保持地面洁净。
01
桌椅摆放标准
整齐划一
桌椅应排列整齐,统一方向,保持教室整洁美观。
01
留有通道
桌椅之间要留出适当的通道,方便学生行走和活动。
02
桌椅无灰尘
定期擦拭桌椅,确保表面无灰尘和污迹。
03
垃圾处理规范
垃圾应分类投放,将可回收物和其他垃圾分开处理。
分类投放
及时清理
垃圾袋装化
垃圾桶应定时清理,避免垃圾溢出和异味产生。
垃圾需装入垃圾袋中,扎紧袋口,防止垃圾散落和污染。
05
PART
卫生检查评估体系
每周进行若干次,确保教室环境持续保持整洁。
日常检查
每月进行一次全面检查,评估卫生状况及改进效果。
月度检查
每季度进行综合评估,确定卫生优良中差等级。
季度评估
检查频率设置
评分细则制定
6px
6px
6px
包括地面、墙面、天花板、门窗等无污渍、无尘垢,桌椅摆放整齐。
教室卫生
清洁工具摆放整齐,垃圾桶及时清理,无溢出。
洁具卫生
保持空气流通,无异味,定期进行空气净化。
空气卫生
01
03
02
学生个人卫生习惯良好,衣着整洁,不乱扔垃圾。
个人卫生
04
整改追踪机制
整改通知
检查后及时下达整改通知,明确整改要求和期限。
01
跟踪整改
对整改情况进行跟踪复查,确保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02
奖惩机制
对卫生优秀的班级进行表彰,对问题严重的班级进行处罚。
03
06
PART
文明习惯培养策略
主题班会设计
针对文明教室卫生,选择贴合学生实际的主题,如“文明习惯,从我做起”。
班会主题选择
班会形式创新
班会内容规划
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如小品、故事、游戏等,增强班会吸引力。
明确班会目标,精心设计环节,确保学生在班会中受到教育。
榜样示范工程
评选班级中表现优秀的学生,作为文明教室卫生的榜样。
树立优秀榜样
通过班级宣传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