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泸州市高2022级第三次教学质量诊断性考试历史试题答案(3).docx
文件大小:31.79 KB
总页数:3 页
更新时间:2025-06-19
总字数:约3.94千字
文档摘要

第PAGE1页共NUMPAGES3页

泸州市高2022级第三次教学质量诊断性考试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DBDAB6-10:BDACB11-15:CCBCA16.D

二.非选择题

17.(1)华夷观念发展的趋势及原因

趋势:=1\*GB3①.?从对立到融合:由夏商时期的“夷夏之辨”(强调华夷文化差异与对立),逐步演变为清代“华夷一体”(突破华夷界限,强调文化认同与大一统)。(2分)=2\*GB3②.?等级观念弱化:从汉朝“华上夷下,尊卑有序”的严格等级,到唐代“爱之如一”的相对平等,再到清代“夷狄而中华,则中华之”的文化包容,华夷的身份界定从血缘、地域转向文化认同。(2分)=3\*GB3③.?服务于政治统一:华夷观念逐渐与“天下大一统”理念结合,成为维护多民族国家统一的思想工具(如乾隆以“大一统”超越“华夷之防”)。(2分)

原因:①.?中央集权强化:历代王朝通过加强中央集权,需要整合多民族疆域,华夷观念从对立走向融合以适应政治统一需求。(2分)

②.?儒家思想发展:儒家“天下观”“华夷可变”(如《春秋》“以文化辨华夷”)的理念不断深化,为华夷观念的转变提供理论基础。(2分)

③.?民族交流与融合:长期的民族交往(如唐代开放政策、清代多民族国家治理)促进了文化互鉴,削弱了血缘/地域隔阂。(2分)

=4\*GB3④.?统治者政策推动:如唐太宗推行平等民族政策、乾隆以“大一统”重构华夷关系,直接影响华夷观念的演变。(2分)(原因回答三点即可)

(2)中国近代民族自觉的表现

①.?概念创新与理论建构:

梁启超首次提出“中华民族”概念,突破传统“华夷之别”,构建近代民族共同体话语。知识界打破“中华民族等于汉族”的局限,强调多民族融合(如“五族共和”),推动民族认同从单一汉族向多民族统一体转变。(3分)

②.?政治实践与国家认同:

革命党人从“驱逐鞑虏”(反清排满)转向“五族共和”,以“中华民族”作为中华民国的政治共同体表述,强化多民族国家认同。抗战时期,民族危机激发“中华民族”凝聚力,成为团结抗战的精神旗帜(如“共赴国难”的全民动员)。(3分)

③.?思想觉醒与社会动员:

五四运动后,知识精英系统论述“中华民族”理论,推动民族自觉从知识界向社会层面普及。

西方民族主义思潮(如“民族自决”“国家主权”)的传入,促使传统民族观向近代民族国家意识转变。(2分)

(3)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识

①.?历史必然性:中华民族共同体是在长期历史进程中,通过文化互鉴、政治统一、民族融合逐步形成的,从古代“华夷一体”到近代“中华民族”,再到新时代“多元一体”,体现了连续性与动态发展。(1分)

②.?核心特征:以文化认同为纽带(而非血缘/地域),追求“多元一体”——各民族保留文化多样性的同时,共享中华民族整体认同,服务于国家统一与发展。(1分)

③.?现实意义:

近代以来,民族危机与救亡图存强化了共同体意识,成为凝聚全民族力量的精神基础(如抗战胜利)。新时代背景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实现民族复兴的重要保障,推动各民族在“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中迈向“自为发展”阶段。(1分)

=4\*GB3④.?世界价值:为多民族国家处理民族问题提供中国方案,彰显“和而不同”“天下大同”的文明智慧,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1分)总结:中华民族共同体是历史形成的文化-政治共同体,其发展历程体现了包容性、适应性与凝聚力,是中国各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和国家认同的核心纽带。(1分)

18.论题:以文明多样性视角重构世界史书写,突破西方中心主义局限(2分)

阐释:长期以来,西方中心主义主导的世界史书写将欧洲视为人类历史的唯一“中心”和“进步模板”,不仅割裂了文明发展的多元路径,更遮蔽了非西方文明的独特价值。中国学者构建的世界史学科体系,以文明多样性为核心视角,重新诠释人类历史的演进逻辑,为突破西方话语霸权提供了新范式。

(1)西方中心主义的历史局限与文明叙事的单一化

西方中心主义的世界史叙事以“欧洲优越论”为根基,将古希腊罗马视为“民主源头”、中世纪为“黑暗时代”、近代资本主义崛起为“历史必然”,并将非西方文明贬低为“停滞”“野蛮”的边缘存在。例如,传统世界史常将中国明清时期视为“专制顶峰”,忽视其在农业文明、商品经济、文化整合上的独特成就;对伊斯兰文明、印度文明的描述多聚焦于宗教冲突,而非其在科学、贸易、制度上的创新。这种叙事本质上服务于西方殖民扩张的意识形态需求,而非客观呈现人类文明的多元面貌。(2分)

(2)中国视角下文明多样性的重新发现与阐释

《新世界史纲要》通过三个维度重构了文明多样性的叙事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