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颅脑外伤急救与护理.pptx
文件大小:2.67 MB
总页数:27 页
更新时间:2025-06-19
总字数:约2.79千字
文档摘要

颅脑外伤急救与护理演讲人:日期:

目?录CATALOGUE02急救处理原则01疾病概述03临床评估与分诊04专科护理措施05并发症应对方案06康复与健康宣教

疾病概述01

颅脑外伤定义与分类颅脑外伤是指由于外力作用于头部引起的头皮、颅骨、硬脑膜、脑组织及脑神经等结构的损伤。定义根据损伤部位和严重程度,颅脑外伤可分为头皮损伤、颅骨损伤和脑损伤三大类,其中脑损伤又分为脑震荡、脑挫裂伤、脑干损伤等。分类

颅脑外伤的常见病因包括交通事故、跌落、暴力打击、工伤等。病因颅脑外伤的病理机制主要包括脑组织的直接损伤和继发性损伤。直接损伤是由外力直接作用于脑组织导致的,继发性损伤则是由于脑出血、脑水肿、颅内压升高等因素引起的。病理机制0102常见病因与病理机制

临床表现与危害分级颅脑外伤的临床表现包括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肢体活动障碍等,严重者可出现昏迷、呼吸心跳停止等症状。临床表现根据格拉斯哥昏迷计分法(GCS),颅脑外伤的危害程度可分为轻度(13-15分)、中度(9-12分)和重度(3-8分)。不同程度的颅脑外伤对患者的危害也不同,需要及时采取急救措施。危害分级

急救处理原则02

现场急救黄金时间控制尽快接触患者颅脑外伤后,越快接触患者并开始急救,预后越好。01黄金时间原则尽可能在伤后“黄金时间”内(一般认为伤后1小时内)送达医院。02呼叫急救服务若患者意识不清或情况严重,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03

患者体位与气道管理让患者保持侧卧位或30度头高位,有助于降低颅内压。保持合适体位迅速清理患者口鼻腔分泌物、呕吐物等,保持呼吸道畅通。确保气道通畅避免头部过度后仰或前驱,以免加重颈椎损伤。防止颈部过度扭曲

初步止血与生命支持心肺复苏如患者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03密切观察患者呼吸、脉搏、血压等生命体征变化。02生命体征监测控制明显出血使用无菌敷料或清洁布料对伤口进行压迫止血。01

临床评估与分诊03

神经系统检查标准(GCS评分)意识状态瞳孔变化眼球运动肢体运动通过呼唤、疼痛刺激等评估患者清醒程度,GCS评分(格拉斯哥昏迷评分)用于量化评估。观察瞳孔大小、对光反射等,评估是否存在脑疝或脑干损伤。检查眼球是否灵活,是否存在眼球震颤、凝视障碍等,以评估眼外肌功能和颅内压情况。评估患者的肢体肌力、肌张力、协调性和平衡能力等,观察是否存在偏瘫、截瘫等异常体征。

影像学检查选择策略头颅CT为颅脑外伤的首选检查方法,可快速检测颅内血肿、脑挫裂伤、颅骨骨折等病变。01头颅MRI对于某些特定类型的颅脑损伤,如脑震荡、轴索损伤等,MRI具有更高的敏感性。02脑血管造影当怀疑有血管损伤或动脉瘤时,应进行脑血管造影检查,以明确病变部位和程度。03颅内压监测对于重症患者,颅内压监测可实时评估颅内压情况,为治疗提供重要参考。04

快速判断患者的生命体征和意识状态,确定是否存在颅脑外伤并评估其严重程度。对于生命体征不稳定的患者,应立即进行抢救治疗,如保持呼吸道通畅、止血、抗休克等。在紧急处理的同时,进一步评估患者的神经系统功能和颅内压情况,为制定下一步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根据评估结果,将患者分为轻重缓急,及时安排转院或进一步治疗,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重症患者分诊流程初步评估紧急处理进一步评估分诊决策

专科护理措施04

颅内压监测与控制6px6px6px实时、动态监测颅内压,及时发现颅内压升高,预防脑疝形成。颅内压监测遵医嘱给予脱水药物,如甘露醇等,降低颅内压,减少脑水肿。脱水治疗将患者床头抬高30度左右,有利于静脉回流,降低颅内压。床头抬高010302保持患者安静,避免剧烈咳嗽、用力排便等动作。避免颅内压骤然升高04

意识状态观察要点定时观察意识变化识别瞳孔变化观察神经系统评估每隔15-30分钟观察一次患者的意识状态,包括清醒、嗜睡、朦胧、昏迷等。发现患者意识状态出现异常,如意识模糊、呼之不应等,及时报告医生。观察患者瞳孔大小、对光反射等,以判断是否存在脑疝等严重并发症。定期评估患者的神经系统功能,包括感觉、运动、语言等方面。

肺部感染预防保持呼吸道通畅,定期翻身拍背,鼓励患者咳嗽排痰,预防肺部感染。尿路感染预防保持会阴部清洁,定期更换导尿管,预防尿路感染。消化道出血预防观察患者呕吐物及排泄物颜色、性状,及时发现消化道出血。褥疮预防定时翻身,避免局部长期受压,保持床铺清洁干燥,预防褥疮发生。并发症预防性护理

并发症应对方案05

脑水肿处理策略密切监测生命体征观察患者意识、瞳孔、呼吸、脉搏等生命体征,及时发现脑水肿迹象。药物治疗采用脱水剂如甘露醇、呋塞米等,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头部抬高将患者头部抬高30度左右,有利于脑水肿的消退。低温疗法应用冰帽、冰毯等局部降温措施,降低脑部温度,减少脑细胞耗氧量。

感染风险管控措施在患者接触、护理过程中,严格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