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道烧伤诊疗与护理要点
演讲人:
日期:
目录
CONTENTS
01
概述与病理机制
02
临床表现与诊断
03
紧急处理原则
04
并发症防治策略
05
护理关键环节
06
预防与公众教育
01
概述与病理机制
呼吸道烧伤定义与分类
01
呼吸道烧伤定义
由于吸入火焰、干热空气、蒸气、有毒或刺激性烟雾或气体导致的呼吸道组织损伤。
02
呼吸道烧伤分类
根据烧伤部位和严重程度,呼吸道烧伤可分为上呼吸道烧伤、下呼吸道烧伤和肺实质烧伤。
常见致伤原因分析
6px
6px
6px
火灾中吸入火焰直接损伤呼吸道。
火焰吸入
吸入有毒或刺激性气体,如氯气、二氧化硫等,引起呼吸道化学性烧伤。
有毒烟雾吸入
吸入高温蒸气或干热空气,造成呼吸道黏膜热损伤。
热气吸入
01
03
02
由于呕吐物、胃内容物或误吸水等吸入肺部,导致化学性肺炎和烧伤。
吸入性肺炎
04
烧伤后病理生理变化
黏膜充血水肿
分泌物增多
呼吸道梗阻
肺水肿
烧伤后,呼吸道黏膜发生充血和水肿,导致呼吸道狭窄和呼吸困难。
烧伤呼吸道后,局部炎症反应导致分泌物增多,如痰液、鼻涕等,进一步加重呼吸道阻塞。
严重烧伤可引起呼吸道梗阻,导致窒息和死亡。
吸入性烧伤常引起肺水肿,严重影响气体交换和呼吸功能。
02
临床表现与诊断
呼吸困难
由于呼吸道黏膜水肿、喉头水肿或支气管痉挛等引起,是呼吸道烧伤的早期症状。
呼吸道疼痛
吸入刺激性气体或蒸气时,会刺激呼吸道黏膜,引起疼痛。
声音嘶哑
吸入性损伤可致喉部水肿,出现声音嘶哑或失声。
咳嗽与咳痰
呼吸道黏膜受损后,常出现刺激性咳嗽,并可能咳出痰液或血液。
急性期症状识别
体征评估分级标准
Ⅰ度烧伤
呼吸道黏膜充血、水肿,表面有浆液性渗出物,表现为疼痛和咳嗽。
Ⅱ度烧伤
呼吸道黏膜出现水疱、糜烂或溃疡,疼痛加剧,咳嗽和呼吸困难明显。
Ⅲ度烧伤
呼吸道黏膜出现焦痂,疼痛减轻,呼吸困难加重,甚至出现窒息。
Ⅳ度烧伤
烧伤累及喉部、气管、支气管和肺实质,引起严重的呼吸困难和缺氧,甚至导致死亡。
影像学与实验室检查
X线检查
血气分析
支气管镜检查
实验室检查
有助于判断烧伤的范围和程度,如胸部X线可显示吸入性肺炎、肺水肿等。
可直接观察呼吸道黏膜的烧伤情况,评估狭窄程度,同时可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和坏死组织。
可了解患者的氧合情况和酸碱平衡状态,对治疗有指导意义。
血常规、尿常规、生化指标等可反映患者的全身情况和病情严重程度。
03
紧急处理原则
现场急救措施
尽快将伤员从烧伤现场转移至安全区域,避免继续吸入有害气体。
迅速脱离致伤环境
迅速评估伤员的呼吸状况,包括呼吸频率、深度和节律等。
呼吸状况评估
迅速清除口腔、鼻腔和咽喉部的异物和分泌物,确保呼吸道通畅。
保持呼吸道通畅
气道管理技术要点
吸氧治疗
根据伤员情况给予适当浓度的氧气吸入,以缓解缺氧症状。
01
气管插管与机械通气
对于呼吸困难或呼吸衰竭的伤员,应及时进行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以维持有效的通气。
02
气道湿化
使用湿化装置,保持伤员呼吸道湿润,有助于减轻呼吸道黏膜干燥和损伤。
03
液体复苏方案选择
呼吸道烧伤后,伤员体内水分丢失较多,应尽快补充晶体液,以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补充晶体液
胶体液的应用
液体复苏量的监测
在晶体液的基础上,适当补充胶体液,以提高血浆渗透压,维持血容量稳定。
密切监测伤员的尿量、心率、血压等指标,及时调整液体复苏量和速度,避免过多或过少的液体输入。
04
并发症防治策略
肺部感染控制方法
6px
6px
6px
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和坏死组织,加强口腔护理,防止误吸。
早期预防
定期翻身、拍背、吸痰,促进痰液排出,减少细菌滋生。
呼吸道管理
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及时控制感染。
抗菌药物治疗
01
03
02
采取隔离措施,避免交叉感染。
隔离措施
04
早期识别
密切观察患者呼吸频率、呼吸节律、氧合指数等指标,及时发现ARDS的迹象。
氧疗与机械通气
给予高浓度氧疗,尽早使用机械通气辅助呼吸,以维持足够的氧合。
限制液体入量
合理控制液体输入量,防止肺水肿。
药物治疗
应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治疗,以减轻肺损伤。
ARDS预防与干预
立即进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建立人工气道,确保呼吸道通畅。
根据狭窄程度和原因,选择适当的扩张器进行气道扩张,如球囊扩张、支架置入等。
加强气道湿化,定期更换气管套管,防止气道感染。
进行呼吸训练和吞咽功能训练,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气道狭窄处理流程
紧急处理
后续治疗
气道护理
康复训练
05
护理关键环节
环境湿度与氧疗管理
环境湿度控制
呼吸道烧伤患者所处环境的湿度应适中,以保持呼吸道黏膜的湿润,避免干燥引起呼吸道黏膜损伤。
01
氧疗设备使用
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氧疗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