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伤的急救与护理
演讲人:
日期:
目录
CATALOGUE
01
急救处理流程
02
伤情评估方法
03
创面处理原则
04
并发症预防策略
05
康复护理措施
06
公众教育要点
01
急救处理流程
立即降温操作要点
避免使用冰块
不要使用冰块直接接触烧伤部位,以免过度冷却导致冻伤。
03
冷却时间应持续20分钟以上,或直到疼痛明显减轻为止。
02
冷却时间足够
用冷水冲洗
用流动的冷水持续冲洗受伤部位,或将受伤部位浸泡在冷水中,以降低皮肤温度,减少烧伤深度。
01
衣物去除禁忌事项
迅速去除衣物
迅速去除烧伤部位的衣物,避免衣物与皮肤粘连。
01
小心处理粘连衣物
如果衣物与皮肤粘连,不要强行撕扯,可用剪刀剪开衣物,保留粘连部分,以避免撕伤皮肤。
02
避免摩擦和挤压
去除衣物时要避免摩擦和挤压烧伤部位,以免加重皮肤损伤。
03
创面保护基础措施
用干净的纱布或布单轻轻遮盖烧伤部位,避免污染和进一步损伤。
遮盖创面
保持烧伤部位干燥,避免水分和细菌侵入。
保持干燥
不要在烧伤部位涂抹任何药物或油膏,以免影响伤口透气和愈合。
勿涂药物
02
伤情评估方法
烧伤深度识别标准
伤及表皮浅层,生发层健在,表现为红肿、疼痛、干燥、无水疱。
一度烧伤
二度烧伤
三度烧伤
伤及表皮的生发层和真皮乳头层,表现为局部红肿明显,有大小不一的水疱形成,水疱皮剥脱后,创面红润、潮湿、疼痛明显。
伤及皮肤全层,甚至达到皮下、肌肉或骨骼,创面呈现白色或焦黄色,甚至炭化,痛觉消失,可见粗大栓塞的树枝状血管网。
体表面积计算法则
目测法
根据烧伤部位的大小和形状,估算烧伤面积,适用于小面积烧伤。
03
以患者自己的手掌大小为基准,估算烧伤面积。手掌面积约占体表面积的1%。
02
手掌法
中国新九分法
将人体体表面积分为9个区域,每个区域占总体表面积的百分比相加即为烧伤总面积。
01
特殊部位伤情判断
面部烧伤
重点观察眼部、口部、鼻部等重要器官的烧伤情况,注意是否有吸入性损伤。
01
手部烧伤
手部功能复杂,烧伤后易导致功能障碍和畸形,应及时评估伤情,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
02
会阴部烧伤
由于会阴部皮肤薄嫩,烧伤后疼痛剧烈,且易感染,应特别注意伤情的评估和处理。
03
03
创面处理原则
使用无菌生理盐水或温开水清洗创面,去除表面的污垢和异物。
清洗创面
使用适当的消毒剂,如碘伏、酒精等,对创面进行消毒处理,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消毒处理
使用无菌器械或棉签清除创面上的坏死组织和分泌物,保持创面清洁。
清除坏死组织
清洁消毒操作规范
水疱处理临床共识
对于较小的水疱,可保持其完整性,不弄破,让其自然吸收。
小水疱
大水疱
水疱破裂
对于较大的水疱,可在无菌条件下使用注射器抽吸疱液,避免疱皮剥脱,减轻疼痛。
如水疱破裂,应尽可能保留疱皮,使用无菌敷料覆盖,避免感染。
敷料选择应用指南
定期更换敷料
根据伤口情况定期更换敷料,保持伤口清洁,避免感染。
03
敷料应适度贴合创面,避免过度压迫和摩擦,有利于伤口愈合。
02
适度贴合创面
选择透气性好的敷料
透气性好的敷料可以让伤口保持干燥,避免潮湿环境滋生细菌。
01
04
并发症预防策略
感染防控关键步骤
创面处理
保持创面清洁,及时清除坏死组织和异物,减少细菌滋生的环境。
01
消毒措施
使用适当的消毒剂对创面周围皮肤进行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02
抗生素应用
根据伤情和病原菌种类,合理使用抗生素进行预防和治疗感染。
03
隔离措施
实施接触隔离,避免患者与其他烧伤病人或感染源接触。
04
心率加快可能是休克的早期表现,需密切关注。
心率
体温异常升高或降低都可能是休克的迹象,需及时采取措施。
体温
01
02
03
04
密切监测患者血压变化,及时发现休克症状。
血压
尿量是反映肾脏灌注情况的重要指标,需维持在一定水平。
尿量
休克早期监测指标
器官功能保护方案
呼吸系统
消化系统
心血管系统
肾功能
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吸痰、吸氧,预防呼吸衰竭。
给予易消化、高营养的食物,注意保护胃肠功能,预防应激性溃疡。
密切监测心电图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心律失常等异常情况。
注意尿量和尿色,及时发现肾功能异常,防止肾衰竭。
05
康复护理措施
瘢痕防治技术要点
压力治疗
激光治疗
硅胶制剂
放射疗法
采用弹力套、弹力绷带等对瘢痕部位施加适当的压力,抑制瘢痕增生。
使用含硅成分的外用药物,如硅酮霜、硅酮胶等,可软化瘢痕,减少增生。
选用适当的激光设备,如点阵激光、脉冲激光等,对瘢痕进行照射,改善瘢痕的颜色、质地和平整度。
对于严重的瘢痕增生,可采用放射疗法,如X射线、β射线等,抑制瘢痕的生长。
早期活动
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早期活动,以预防关节僵硬、肌肉萎缩等并发症。
渐进性抗阻训练
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逐渐增加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