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气道异物梗阻的急救.pptx
文件大小:3.82 MB
总页数:27 页
更新时间:2025-06-19
总字数:约2.72千字
文档摘要

气道异物梗阻的急救演讲人:日期:

目?录CATALOGUE02成人急救操作01急救方法识别03婴幼儿急救步骤04并发症预防措施05特殊场景应对06公众教育普及

急救方法识别01

定义与危险程度气道异物梗阻是指由于异物(如食物、呕吐物、血块、分泌物或水肿等)部分或完全堵塞气道,导致患者呼吸困难的一种急症。定义气道异物梗阻可迅速导致患者窒息、心肺功能衰竭甚至死亡,需立即采取急救措施。危险程度

典型症状表现吸气性呼吸困难面色青紫或苍白咳嗽无力或咳嗽停止特殊体征患者因气道堵塞而出现明显的吸气性呼吸困难,伴有哮鸣音。异物堵塞气道时,患者往往咳嗽无力或咳嗽停止,无法将异物咳出。由于缺氧,患者面色迅速变为青紫或苍白,同时可能出现烦躁不安、意识模糊等症状。如“三凹征”(胸骨上窝、锁骨上窝、肋间隙在吸气时明显凹陷)等。

高危人群分类儿童由于儿童吞咽功能尚未完善,且好奇心强,易将异物放入口中,因此是气道异物梗阻的高危人群。老年人老年人由于吞咽功能下降,易在进食或喝水时发生误吸,导致气道异物梗阻。昏迷或意识不清者昏迷或意识不清者由于无法自主咳嗽或调整呼吸,发生气道异物梗阻的风险较高。有吞咽障碍或神经系统疾病者这些患者由于吞咽功能受损或神经支配异常,也易发生气道异物梗阻。

成人急救操作02

海姆立克急救法原理及操作利用冲击腹部膈肌下软组织,突然增加胸腔压力,驱使肺部残留空气形成气流,将堵塞气道的异物驱除。操作方法注意事项急救者站在或跪在患者身后,双手环抱患者腰部;一手握拳,拇指侧紧贴患者腹部中线位置;另一手包住拳头,并快速向上、向内用力挤压患者腹部,形成一股冲击性气流,将异物从气道内驱出。急救者需保持冷静,动作迅速而有力;避免用力过猛导致患者受伤;若患者意识丧失,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123

站立式处理患者站立,头部略低,救护人员站在患者身后,用双臂环绕患者腰部,一手握拳,拇指侧紧贴患者腹部中线,另一手包住拳头,快速向上、向内用力挤压患者腹部。站立式与卧位处理卧位处理对于无法站立的患者,可让其平躺,救护人员骑跨在患者髋部,双手交叠放在患者腹部中线位置,用力向上、向内推压,直至异物被驱出。注意事项在处理过程中,需时刻观察患者情况,避免二次伤害;若患者意识丧失或呼吸停止,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自主咳嗽辅助技巧鼓励患者用力咳嗽,利用气流将异物冲出气道。自主咳嗽拍背法注意事项救护人员站在患者一侧,用手掌根部轻轻拍打患者背部,帮助患者将异物咳出。拍背力度需适中,避免用力过猛导致患者疼痛或误吸;若患者无法自主咳嗽或呼吸,应立即进行海姆立克急救法或心肺复苏。

婴幼儿急救步骤03

婴幼儿脸朝下躺在急救者前臂上,头低脚高,利于异物排出。叩击时需注意力度,避免过重造成二次伤害。急救者持掌根在婴幼儿两肩胛间进行适当力度的叩击,每秒一次。若异物未排出,需立即转为胸部按压。背部叩击标准手法

胸部按压配合方式急救者用中指和无名指进行快速、有力的按压,按压部位为胸骨下部(乳头连线正下方)。按压深度约为胸廓厚度的1/3,频率为每秒一次,每次按压后让胸廓充分回弹。按压过程中需观察婴幼儿反应,如出现肋骨骨折或异物排出,应立即停止。婴幼儿脸朝上躺在急救者大腿上,头低于躯干,胸部紧贴急救者大腿。

特殊体位操作规范对于无法配合或意识不清的婴幼儿,应采用特殊体位进行急救。常用的特殊体位包括头低脚高仰卧位和俯卧位等,以利于异物排出。在特殊体位下,急救者应保持婴幼儿头部稳定,避免摇晃或扭动。急救过程中需密切观察婴幼儿呼吸、心跳等生命体征,如出现呼吸暂停或心跳停止,需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并发症预防措施04

异物排出有效性判断影像学检查如有条件,可进行影像学检查如X线、CT等,以确认异物是否排出以及排出后的位置。03通过听诊器听诊患者呼吸音是否清晰,有无哮鸣音或异常呼吸音,以判断异物是否排出。02呼吸音听诊观察患者症状急救后,观察患者是否仍然存在呼吸窘迫、咳嗽、发绀等症状,若症状缓解,则说明异物已经排出。01

呼吸恢复监测要点监测患者呼吸频率和节律是否正常,警惕过度通气或呼吸暂停的发生。呼吸频率与节律持续监测患者血氧饱和度,确保氧合充足,及时发现低氧血症。血氧饱和度观察患者神志是否清醒,有无烦躁、嗜睡等异常表现。神志状态

医疗救援衔接流程一旦发现患者呼吸心跳停止,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请求医疗救援。急救人员联系交接病情持续急救在急救人员到达前,应简要介绍患者病情、急救措施及效果,以便急救人员快速了解情况并采取进一步救治措施。在等待急救人员到场的过程中,应持续进行心肺复苏等急救措施,直至患者恢复自主呼吸和心跳或急救人员到达。

特殊场景应对05

意识丧失患者处理快速判断轻拍患者肩膀并大声呼唤,判断是否有意识丧失。急救体位将患者置于仰卧位,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心肺复苏如患者无心跳呼吸,立即进行心肺复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