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运动现场紧急救治.pptx
文件大小:3.15 MB
总页数:27 页
更新时间:2025-06-19
总字数:约2.8千字
文档摘要

运动现场紧急救治

演讲人:

日期:

目录

CATALOGUE

01

现场评估与初步处理

02

外伤紧急处置方法

03

心肺复苏实施流程

04

运动骨折应急处理

05

环境伤害应对策略

06

后续处理与送医衔接

01

现场评估与初步处理

安全环境确认要点

迅速排除可能导致再次发生伤害的险情,如火灾、化学泄漏、倒塌等。

排除险情

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将伤员转移到安全区域,避免围观和拥堵。

疏散人群

设置明显的安全标识,以警示其他人注意危险。

现场安全标识

伤员意识快速判断

呼唤反应

轻轻拍打或呼喊伤员,观察其是否有反应。

01

疼痛刺激

捏压伤员皮肤或肌肉,观察其是否有疼痛反应。

02

瞳孔对光反射

用手电筒照射伤员瞳孔,观察其是否对光有反应。

03

急救资源初步调配

临时救护措施

在等待急救人员到场前,采取必要的临时救护措施,如止血、包扎、固定等。

03

迅速准备急救箱和必要的药品,如绷带、止血药、止痛药等。

02

急救箱和药品准备

呼叫急救电话

根据实际情况拨打急救电话,报告伤员情况和所在位置。

01

02

外伤紧急处置方法

开放性伤口止血技术

使用消毒纱布或干净的布料直接压迫伤口,抬高受伤部位,减缓血流速度。

压迫止血

止血带应用

清洗伤口

如压迫止血无效,可用止血带捆扎伤口上方,但需注意捆扎时间和松紧度,避免造成局部缺血。

止血后,用生理盐水或清水彻底清洗伤口,去除污物和细菌。

用冰袋或冷敷布敷于受伤部位,可减轻肿胀和疼痛。

冷敷

用绷带或纱布对受伤部位进行压迫包扎,有助于止血和减轻肿胀。

压迫包扎

将受伤部位抬高至心脏水平以上,有助于减轻肿胀和疼痛。

抬高患肢

软组织损伤处理原则

关节扭伤RICE应用

关节扭伤后应立即停止活动,避免进一步损伤。

休息(Rest)

用冰袋或冷敷布敷于受伤部位,每次15-20分钟,每2-3小时一次,有助于减轻肿胀和疼痛。

将受伤部位抬高至心脏水平以上,有助于减轻肿胀和疼痛。

冰敷(Ice)

用绷带或纱布对受伤部位进行加压包扎,有助于止血和减轻肿胀。

加压包扎(Compression)

01

02

04

03

抬高患肢(Elevation)

03

心肺复苏实施流程

心脏骤停识别标准

失去意识

患者失去意识,对外界刺激无反应。

01

呼吸异常

患者呼吸不正常,如喘息、呼吸困难或完全没有呼吸。

02

缺少脉搏

在颈部无法触及大动脉搏动,如颈动脉或股动脉。

03

CPR操作规范步骤

6px

6px

6px

在患者胸骨下方进行快速而有力的按压,按压深度为5-6厘米,频率为每分钟100-120次。

C(胸外按压)

捏住患者鼻孔,口对口进行吹气,每次吹气持续1秒钟,使胸廓隆起。

B(人工呼吸)

将患者头部后仰,抬起下巴,使呼吸道保持畅通。

A(开放气道)

01

03

02

在进行人工呼吸的同时,持续进行胸外按压,按压与吹气比例为30:2。

持续按压与吹气

04

AED使用适配场景

AED适用于心脏骤停患者,尤其是在心脏骤停前几分钟内使用效果最佳。

适用对象

使用场所

注意事项

AED广泛放置于公共场所,如商场、学校、机场、体育场馆等,以便在紧急情况下及时取用。

AED使用时应按照语音提示进行操作,确保安全;在AED分析心律时,应停止CPR操作;AED提示除颤时,应确保无人接触患者,避免触电。

04

运动骨折应急处理

使用夹板、绷带等器材将受伤肢体固定,以避免移动加重伤势。

固定方式

肢体固定基本原则

固定应包括骨折部位上下两个关节,以减少关节活动。

固定位置

固定时要适度,过紧会影响血液循环,过松则失去固定作用。

固定紧度

固定后应定期检查伤肢的血液循环、感觉和运动情况。

固定后观察

脊柱保护特殊要求

脊柱保护原则

疑似脊柱骨折时,应保持脊柱的稳定性,避免弯曲或扭转。

搬运方法

采用平托或滚动的方式,使伤员保持脊柱平直。

伤员体位

在搬运过程中,应保持伤员身体轴线平直,避免脊柱弯曲或扭曲。

急救人员操作

急救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确保在搬运过程中不加重伤员伤情。

伤员搬运禁忌事项

避免二次伤害

禁用软担架

不得随意移动

不得牵拉肢体

在搬运过程中,要避免对伤员造成二次伤害,尤其是头部、颈部和脊柱。

未经专业救护人员指导,不得随意移动重伤员,尤其是疑似有脊柱损伤者。

不得使用软担架或床单等不牢固的器材搬运伤员,以免加重伤势。

在搬运过程中,不得牵拉伤员的肢体,尤其是骨折部位,以免造成神经血管损伤。

05

环境伤害应对策略

中暑分级处理方案

将患者移到通风阴凉处休息,补充含盐饮料或水,物理降温,如用湿毛巾敷额头和颈部。

轻度中暑

中度中暑

重度中暑

立即移至阴凉处,脱去衣物,用湿毛巾或冰水擦拭全身,并拨打急救电话。

即热射病,需紧急拨打急救电话,将患者移至阴凉处,采取降温措施,如用冰水擦拭全身,冰块敷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