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120院前急救岗前培训.pptx
文件大小:3.67 MB
总页数:27 页
更新时间:2025-06-19
总字数:约2.99千字
文档摘要

120院前急救岗前培训

演讲人:

日期:

目录

02

急救响应基本流程

01

院前急救体系概述

03

基础急救技能标准

04

急救设备使用规范

05

院前沟通与协调机制

06

应急培训与考核体系

01

PART

院前急救体系概述

急救服务定义与重要性

急救服务是指在患者突发急症、创伤或病情突然变化时,医疗机构提供的紧急救治和转运服务。

急救服务定义

急救服务是医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挽救患者生命、减少伤残,缓解医院急诊压力。

重要性

院前急救服务对象分类

急症患者

转运患者

危重症患者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患者

急性病症、意外伤害等突发疾病患者。

病情危重,随时可能危及生命的患者。

需要将患者从一个医疗机构转运到另一个医疗机构的患者。

如重大交通事故、自然灾害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患者。

急救岗位核心职责

快速响应

紧急救治

转运监护

交接记录

在接收到急救指令后迅速出车,赶赴现场。

到达现场后,立即对患者进行紧急救治,包括生命体征监测、病情评估、紧急处理等。

在转运过程中,对患者进行持续监护,确保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及时进行处理。

将患者交接给医院急诊部门时,进行详细交接并记录患者病情、救治过程等信息。

02

PART

急救响应基本流程

准确获取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情、地址等关键信息。

获取关键信息

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和紧急程度,确定响应级别和出诊力量。

确定响应级别

01

02

03

04

快速判断信息的真实性,避免误报或恶意报警。

识别信息真伪

及时与相关人员沟通协调,确保信息准确无误地传递。

沟通协调

接警信息快速处理要点

评估现场环境

迅速评估现场的安全性,包括环境、交通、人员等因素。

危险源识别

识别可能导致二次伤害或事故发生的危险源,并采取措施消除或控制。

自我保护

确保急救人员自身安全,穿戴好个人防护装备,遵守现场安全规定。

风险评估

对现场进行风险评估,确定救援的优先级和步骤。

现场安全评估与风险控制

患者转运规范与协作

转运前准备

交接记录

转运途中监护

团队协作

确保转运工具(如救护车)和设备的完好,做好患者转运前的准备工作。

在转运过程中,持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确保患者安全。

与接收方进行详细的交接记录,确保患者信息、病情、治疗等内容的准确无误。

加强团队协作,确保急救人员之间以及与患者家属之间的有效沟通与合作。

03

PART

基础急救技能标准

心肺复苏操作流程(CPR)

评估环境安全:确保所处环境安全,远离危险源,打开灯光等。

判断意识与呼吸:轻拍患者肩膀并大声呼喊,观察是否有意识及呼吸。

呼救并拨打急救电话:确认患者无意识且呼吸异常时,立即呼救并拨打急救电话。

胸外按压:在心脏位置进行连续、快速、有力的按压,按压深度5-6厘米。

开放气道:采用仰头抬颏法,清理口腔异物,确保气道畅通。

人工呼吸:捏住患者鼻孔,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吹气两次。

持续按压与通气:按压与通气比例为30:2,持续进行直至专业救援人员到达。

创伤止血与包扎技术

识别出血类型

止血方法

伤口包扎

伤处处理

动脉出血、静脉出血、毛细血管出血等,采取相应止血措施。

直接压迫止血、加压包扎止血、止血带止血等,根据出血情况选择合适方法。

清洁伤口后,用无菌敷料覆盖,再用绷带或三角巾等包扎固定,注意松紧适度。

抬高受伤部位,减轻肿胀和疼痛,如有骨折需进行简单固定。

气道异物清除方法

识别气道异物

患者出现呛咳、呼吸困难等症状,提示可能存在气道异物。

背部拍击法

适用于婴幼儿及意识清醒的成人,通过拍击背部促使异物排出。

腹部推压法(海姆立克急救法)

适用于成人及儿童,通过推压腹部产生气流,将异物冲出气道。

自救方法

如自己遇到气道异物,可采用腹部冲击法或借助椅背等物体进行自救。

04

PART

急救设备使用规范

车载急救箱配置清单

急救手册

常用药物

消毒用品

器械类物品

包括各种急救流程和药物使用说明。

如碘伏、酒精棉片、消毒纱布等,用于清洗和消毒伤口。

如止痛药、抗过敏药、止血药、救心丸等,以及针对不同病情的紧急用药。

如止血带、绷带、剪刀、镊子、口罩、手套等,用于紧急处理各种伤口和病状。

监护仪与除颤仪操作

连接心电、血压、血氧饱和度等监测设备,持续监测患者生命体征。

监护仪使用

在心脏骤停情况下,根据仪器提示进行除颤操作,以恢复患者心跳。

除颤仪使用

使用前确认设备完好,熟练掌握操作流程,遵循相关安全规范。

注意事项

氧气装置使用注意事项

氧气瓶检查

确保氧气瓶压力充足,瓶身无破损,阀门无泄漏。

01

氧气流量调节

根据患者情况调节氧气流量,避免氧气浪费或不足。

02

氧气使用安全

避免氧气瓶倾倒、撞击或高温环境,确保使用过程安全。

03

05

PART

院前沟通与协调机制

医患沟通技巧与禁忌

尊重患者

清晰明了

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