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早期阿尔茨海默病疾病修饰治疗专家共识.pdf
文件大小:6.75 MB
总页数:22 页
更新时间:2025-06-19
总字数:约1.99万字
文档摘要

早期阿尔茨海默病疾病修饰治疗专家共识

摘要

随着靶向B-淀粉样蛋白(B-myloid,B)的单克隆抗体(以

仑卡奈单抗为代表)陆续在美国、日本及中国批准上市用于治疗阿尔

茨海默病(D)源性轻度认知障碍(MCI)和轻度D痴呆,D治疗

迈向疾病修饰治疗(DMT)时代。但目前我国抗B疾病修饰治疗的

临床使用经验尚不成熟,本文结合临床研究的结果及其使用经验、D

相关研究进展,总结形成了抗B疾病修饰治疗的临床应用共识,包

括药物作用机制、适用人群、使用规范、疗效评估和安全性管理,旨

在为临床规范和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阿尔茨海默病(lzheimerzsdisease,D)是一种神经退行性

疾病,以认知障碍、精神行为症状和生活及社会功能减退为主要临床

表现,是最常见的认知障碍类型。D起病隐匿,是一个连续发展的

疾病过程,从临床前D逐步进展为轻度认知障碍(mildcognitive

impairment,MCI)阶段,进而发展成轻、中、重度D痴呆阶段⑴。

随着中国人口快速老龄化,D及D相关混合性痴呆患者的数量激增

⑵。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中国60岁以上人群中MCI患者约3877万,

16.8%?35.6%的MCI患者在3?5年内进展至痴呆阶段[3,4];痴呆患者

约1507万,其中D约983万⑷。长期以来,D以对症治疗为主,

其无法逆转或延缓病程,迫切需要针对疾病生物学特性的疾病修饰治

疗(disease-modifyingtreatments,DMT),以期减缓或逆转疾病

进展。D的DMT治疗是指通过一种干预措施干扰疾病过程中导致细

胞死亡的潜在病理生理机制,在D的临床进展中产生持久的变化⑸。

近年来,针对D的DMT治疗取得突破性进展⑹,靶向B-淀粉

样蛋白(B-myloid,B)疗法可延缓早期D进展⑺。2021年以

来,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U.S.FoodandDrugdministration,

FD)陆续批准aducanumab⑻、仑卡奈单抗(lecanemab)E9]>多奈

单抗no]等靶向aB的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antibody,mb)用

于D治疗,其中仑卡奈单抗己于2024年1月在我国获批用于治疗

D源性MCI和轻度D痴呆⑴。鉴于目前以仑卡奈单抗为代表的抗

B疾病修饰治疗使用经验尚不成熟,亟需规范化其临床应用。由来自

神经内科、精神科、影像科、护理领域的国内38位专家组成的共识

编委会,结合已获批药物仑卡奈单抗使用经验、III期临床研究经验和

结果、D相关研究进展,总结形成了抗B治疗的临床应用共识,包

括作用机制、适用人群、使用规范、疗效评估和安全性管理,旨在为

临床规范和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一、作用机制和药代动力学

淀粉样蛋白假说认为B蛋白累积是D的关键起始事件,随后

是下游效应,包括神经原纤维缠结的形成、神经炎症、细胞死亡和神

经递质缺陷⑶。B蛋白以各种构象状态存在,包括可溶性单体、可

溶性聚集体(寡聚体、原纤维)以及不溶性原纤维和斑块,其中可溶

性B聚集体比单体或不溶性原纤维毒性更大。抗B疾病修饰治疗

策略旨在靶向异常的B聚集体,清除并延迟或防止聚集体的形成「⑶。

已获批抗B单抗的作用靶点存在异质性,靶向B肽的不同结构域

和聚集状态。

仑卡奈单抗是一种重组人源化免疫球蛋白yl(IgG!)单克隆

抗体,外周给药后可穿过血脑屏障到达脑实质,通过其Fab段特异性

结合可溶性B原纤维、寡聚体和不可溶性B纤维的抗原识别表位,

与目标分子结合形成B-mb复合物,其Fc段结合小胶质细胞的Fc

Y受体,再通过中枢神经固有的免疫效应诱导小胶质细胞进行吞噬,

进而清除脑实质中具有毒性的B[14],减少神经元损伤和死亡。同

时,仑卡奈单抗可迅速且稳定地包裹B寡聚体和原纤维表面,持续

抑制其聚合形成不可溶性B纤维[⑸。此外,仑卡奈单抗还可延缓

Tau病理进展⑹。

aducanumab是一种人源化免疫球蛋白Y1(IgG1)单克隆抗体,

靶向BN末端的残基3-7,与单体相比,其对纤维聚集体(B斑块

和寡聚体)具有更高的亲和力,通过小胶质细胞介导吞噬作用清除可

溶性和不溶性B口%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