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不停跳冠脉搭桥麻醉管理.pptx
文件大小:3.81 MB
总页数:27 页
更新时间:2025-06-19
总字数:约2.63千字
文档摘要

不停跳冠脉搭桥麻醉管理演讲人:日期:

目录CATALOGUE02麻醉诱导管理03术中循环维持04心肌保护技术05通气与氧合策略06术后早期管理01术前评估与准备

01术前评估与准备PART

患者心肺功能分级整体状况评估综合考虑患者年龄、合并疾病、手术史等因素,评估手术耐受性。03进行肺功能测试,评估患者肺活量、肺通气量等指标,预测术后肺部并发症风险。02肺功能评估心功能评估采用NYHA分级标准,评估患者心脏功能,确定手术风险。01

冠脉病变严重性分析通过冠脉造影技术,了解冠脉狭窄程度、部位、范围等,为手术提供重要依据。冠脉造影重点评估左主干病变、严重狭窄、钙化等,确定手术策略。病变血管评估了解侧支循环情况,判断手术对心肌供血的改善程度。评估侧支循环

抗凝药物调整策略术前停用抗凝药物如华法林、肝素等,以减少术中出血风险。术前使用抗血小板药物评估出血风险与血栓形成风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预防血栓形成,降低手术风险。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权衡抗凝与出血风险,制定合理用药方案。123

02麻醉诱导管理PART

血流动力学稳定控制控制心率维持心率在适当水平,避免心动过速或过缓,确保心肌氧供需平衡。01监测动脉压持续监测动脉血压,维持血压在适宜范围内,以保证脑部等重要脏器灌注。02优化心肌氧供需平衡通过调整心率、心肌收缩力和血管张力等因素,优化心肌氧供需平衡,减轻心肌缺血。03

诱导药物选择原则肌松药选用对心肌无明显抑制作用、且时效较短的肌松药,如罗库溴铵等,以便于气管插管和手术操作。03选用起效快、易于控制的镇静药,如咪达唑仑、丙泊酚等,以保持患者安静、合作。02镇静药镇痛药选择强效、快速、对心肺功能影响较小的镇痛药,如芬太尼、舒芬太尼等。01

困难气道预案制定通过病史、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等手段,预测是否存在困难气道,并制定相应的处理预案。术前评估插管准备插管技术准备好各种型号的气管导管、插管辅助工具(如喉镜、气管镜等)以及急救药品(如肾上腺素、阿托品等),以备不时之需。熟练掌握多种气管插管技术,包括直接喉镜插管、纤维支气管镜插管等,以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建立人工气道,保障患者通气安全。

03术中循环维持PART

维持在100-140mmHg之间,避免血压过高导致心脏负担过重或血压过低导致灌注不足。收缩压维持在60-90mmHg之间,确保冠状动脉灌注压充足,避免心肌缺血。舒张压保持在70-90mmHg之间,以维持重要器官的灌注。平均动脉压目标血压控制范围

使用去甲肾上腺素、麻黄碱等药物维持血压稳定,避免血压波动过大。血管活性药物联用方案麻醉诱导时根据血压波动情况,可联合使用多种血管活性药物,如多巴胺、硝普钠等,以维持血压在目标范围内。手术过程中在手术结束、停机之前,逐渐停用血管活性药物,避免突然停药引起的血压波动。血管活性药物停止时机

容量监测与液体管理监测指标输液速度液体选择容量治疗目标包括中心静脉压(CVP)、肺动脉楔压(PAWP)、心排出量(CO)等,以评估血容量及心功能状态。以晶体液为主,适当补充胶体液,避免过多输入库存血。根据监测指标调整输液速度,避免液体过负荷或低血容量状态。维持血容量在正常范围内,确保心肌及重要脏器的灌注,同时避免肺水肿等容量过多并发症的发生。

04心肌保护技术PART

使用机械通气,维持适宜的氧浓度和二氧化碳分压。术中通气合理使用血液制品,提高氧输送能力。氧载体应化患者氧供,如吸氧、避免贫血等。术前准备通过监测心率、血压等指标,评估心肌氧供需平衡。心肌氧供需平衡监测氧供需平衡维持方法

机械辅助循环触发条件心功能严重受损术中出现低心排心脏复苏困难预防性应用在心脏手术过程中,当出现心功能严重受损,无法维持全身血液循环时,需启动机械辅助循环。在手术过程中,如发生低心排,应立即启动机械辅助循环,以维持血液循环。在心脏停搏后,如心脏复苏困难,需使用机械辅助循环进行支持。在预期可能出现心功能不全的高危手术中,可预防性应用机械辅助循环。

体温控制与代谢管理低温通过降低体温,降低全身代谢水平,减少心肌耗氧量。01中温在手术过程中,维持正常体温,有利于心肌保护和手术操作。02复温在停机后,逐渐复温,使全身代谢恢复正常。03体温监测密切监测体温变化,及时调整温度管理策略。04

05通气与氧合策略PART

肺保护性通气参数潮气量呼吸频率气道压力氧浓度维持较低潮气量,通常设置为6-8ml/kg,以减少肺机械性损伤。保持气道压力在安全范围内,避免肺泡过度扩张和气压伤。适当增快呼吸频率,以维持分钟通气量,防止二氧化碳蓄积。维持适当的氧浓度,避免氧中毒和氧耗增加。

血气动态监测指标持续监测PaO2,维持在正常范围,确保氧供充足。动脉血氧分压(PaO2)维持PaCO2在正常范围内,避免呼吸性酸中毒或碱中毒。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