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机使用时的护理配合
演讲人:
日期:
目
录
CATALOGUE
02
设备运行管理
01
操作前准备
03
患者生命支持监测
04
并发症预防措施
05
多学科协作要点
06
撤机护理过渡
操作前准备
01
环境清洁
确保呼吸机放置的环境整洁、干燥,无尘埃和污物。
01
通风状况
检查治疗区域的通风情况,保持空气流通。
02
消毒措施
对呼吸机及相关部件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防止交叉感染。
03
噪音控制
尽可能减少噪音干扰,确保患者安静舒适。
04
治疗环境检查要点
设备性能验证流程
设备检查
检查呼吸机各部件是否完好,连接是否正确、紧密。
01
参数设置
根据患者病情和治疗需要,设置合适的通气模式和参数。
02
报警设置
设置合理的报警阈值,确保异常情况及时报警。
03
功能测试
进行模拟通气测试,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04
患者基础评估标准
生命体征
气道状况
肺部情况
配合程度
评估患者的呼吸频率、节律、深浅度及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
检查患者气道是否通畅,有无分泌物或异物堵塞。
评估患者肺部通气功能和氧合情况,判断是否需要吸痰。
了解患者的意识状态、合作程度和心理状况,确保治疗顺利进行。
设备运行管理
02
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调整呼吸频率,以保证患者呼吸舒适。
呼吸频率
设置合适的吸气压力,确保患者能够顺利吸入氧气。
吸气压力
01
02
03
04
确保潮气量适宜,避免过大或过小影响患者通气效果。
潮气量
维持肺泡开放,提高氧合效果,防止肺不张。
呼气末正压
呼吸机参数设置规范
人工气道密闭性维护
6px
6px
6px
确保气管插管固定在患者口腔内,防止脱落或移位。
气管插管固定
定期检查气管插管与气管套管之间的密闭性,确保无漏气现象。
密闭性检查
使用合适的固定带,将气管套管固定在患者颈部,防止意外拔管。
气管套管固定
01
03
02
使用湿化器或定期向气道内滴入生理盐水,以保持气道湿润。
气道湿化
04
监测患者呼吸状况
密切观察患者呼吸频率、节律、幅度等变化,及时发现异常。
监测生命体征
持续监测患者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确保患者安全。
报警设置
根据患者病情设置合适的报警参数,如潮气量、氧浓度等,确保异常情况及时报警。
呼吸机自检
定期检查呼吸机性能,及时发现并处理故障,确保呼吸机正常运行。
通气模式异常监测
患者生命支持监测
03
氧合与通气指标追踪
持续监测患者氧饱和度,维持在正常范围内,确保氧合充足。
氧饱和度监测
定期监测患者通气量,包括潮气量、分钟通气量等指标,确保通气效果。
通气量监测
定期进行动脉血气分析,了解患者氧合及酸碱平衡状况,及时调整呼吸机参数。
动脉血气分析
气道分泌物管理策略
气道湿化
采用适当方法保持气道湿化,如使用湿化器、雾化吸入等,防止气道干燥导致分泌物粘稠。
01
分泌物吸引
定期吸引患者气道内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分泌物积聚导致窒息或感染。
02
咳嗽与排痰
鼓励患者咳嗽,促进痰液排出,对于无法自行排痰的患者,可采取吸痰操作。
03
血流动力学波动预警
体温监测
定期监测患者体温,及时发现体温过高或过低的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调节。
03
监测患者心率和心律变化,及时发现心律失常等异常情况,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02
心率与心律监测
血压监测
持续监测患者血压,及时发现血压波动,避免低血压或高血压对治疗造成不利影响。
01
并发症预防措施
04
气道压力监测
合适的气道压力设置
密切监测气道压力,避免压力过高引起气压伤。
根据患者情况设置合适的气道压力,避免过高的压力损伤气道黏膜。
气压伤风险防控方案
定时放气
使用呼吸机时应定时放气,以降低气压伤的风险。
呼吸机管路检查
定期检查呼吸机管路,确保其完好无损、无堵塞或扭曲。
定期更换和消毒呼吸机管路及附件,避免细菌污染。
呼吸机管路及附件消毒
将患者床头抬高30-45度,以减少胃液反流和误吸。
抬高床头
01
02
03
04
定期清洁患者口腔,以减少细菌滋生和误吸。
口腔卫生管理
根据患者情况定期吸痰,以减少呼吸道分泌物和细菌滋生。
定期吸痰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预防
胃肠胀气干预措施
胃肠减压
饮食习惯调整
肛管排气
腹部按摩
通过胃肠减压管将胃肠道内气体和液体排出,减轻胃肠胀气。
避免食用易产气的食物,如豆类、薯类等,以减少胃肠胀气。
通过肛管将肠道内的气体排出,以缓解胃肠胀气。
顺时针轻轻按摩患者腹部,促进肠道蠕动和气体排出。
多学科协作要点
05
医护操作同步配合
协作进行气道管理
医护人员需共同协作,确保患者呼吸道通畅,避免呼吸道阻塞或感染。
03
医护人员需实时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呼吸频率、呼吸形态等,以便及时调整呼吸机参数。
02
随时观察患者状况
医生和护士之间紧密配合
医生下达医嘱和指示,护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