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创呼吸机临床应用与管理
演讲人:
日期:
目录
CATALOGUE
02
工作原理与模式
03
适应症与禁忌症
04
临床操作流程
05
并发症管理策略
06
质量控制体系
01
基础概念解析
01
基础概念解析
PART
定义与分类标准
01
定义
无创呼吸机是一种通过鼻罩、面罩等无创方式连接患者,提供正压通气辅助呼吸的医疗设备。
02
分类标准
根据治疗压力、适用场所和用途等不同,无创呼吸机可分为多种类型,如单水平正压通气呼吸机、双水平正压通气呼吸机等。
技术发展历程
无创呼吸机技术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最初主要用于治疗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
初期阶段
发展阶段
现阶段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无创呼吸机逐渐应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呼吸衰竭等领域,成为临床重要的治疗手段。
无创呼吸机技术已经相当成熟,不仅具有高效、安全、舒适等优点,还具备多种智能功能,如自动调压、漏气补偿等。
无创性
高效性
无创呼吸机采用鼻罩、面罩等无创方式连接患者,避免了气管插管等创伤性操作,减少了患者的痛苦和并发症。
无创呼吸机可以提供较高的通气压力和氧气浓度,有效改善患者的通气和氧合状况,缓解呼吸衰竭的症状。
核心治疗优势
便捷性
无创呼吸机操作简单、方便携带,患者可以在家中或医院使用,降低了治疗成本和住院费用。
舒适性
无创呼吸机采用鼻罩、面罩等连接方式,不会影响患者的饮食、说话和咳嗽等日常活动,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
02
工作原理与模式
PART
压力支持机制
通过呼气末正压通气,使肺泡保持开放,增加气体交换面积,提高氧合效率。
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
根据患者的呼吸努力,自动调整呼吸机输出的压力,实现患者自主呼吸与机械通气的协调。
压力支持通气(PSV)
设置吸气压力水平,帮助患者克服气道阻力,增加潮气量,改善通气。
吸气压力水平(IPAP)
双水平通气模式(BiPAP/CPAP)
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
设置两个压力水平,即吸气相压力和呼气相压力,分别提供不同的压力支持,以提高通气效率和舒适度。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
压力滴定
在整个呼吸周期内,保持气道内持续的正压,防止气道塌陷和上呼吸道阻塞,常用于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治疗。
根据患者的实时气道阻力和呼吸力学参数,自动调节双水平压力,实现个性化的通气治疗。
1
2
3
人机同步性控制
触发灵敏度
呼气切换
漏气补偿
湿化器与加热器
通过调整触发灵敏度,使患者能够轻松触发呼吸机送气,提高人机同步性,减少呼吸做功。
根据患者的呼气动作和呼吸力学参数,自动切换至呼气相,避免过度通气和气压伤。
实时监测面罩漏气情况,并自动调整呼吸机输出压力,确保通气效果和舒适度。
配备湿化器和加热器,为患者提供适宜温度和湿度的气体,减少呼吸道刺激和分泌物粘稠度,提高通气效率。
03
适应症与禁忌症
PART
慢性呼吸衰竭适应症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
胸部手术恢复期患者
神经肌肉疾病患者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AS)患者
长期气流受限导致的慢性呼吸衰竭,是无创呼吸机最主要的应用对象之一。
如重症肌无力、多发性硬化等,导致呼吸肌无力,引起呼吸衰竭。
胸部手术后,患者肺功能受损,需要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
无创呼吸机可改善睡眠呼吸暂停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急性加重期应用场景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
01
在AECOPD期间,患者呼吸困难加剧,无创呼吸机可提供呼吸支持,改善氧合。
急性心源性肺水肿
02
无创呼吸机可通过正压通气减轻心脏负担,缓解肺水肿,从而改善氧合。
急性呼吸衰竭
03
在急性呼吸衰竭早期,使用无创呼吸机可避免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带来的并发症。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04
对于ARDS患者,无创呼吸机可提供高浓度的氧气支持,改善氧合,同时避免有创机械通气的并发症。
绝对禁忌证识别
心跳呼吸停止
此时患者无法自主呼吸,需要立即进行气管插管和有创通气。
昏迷或意识障碍
患者无法配合无创呼吸机的使用,容易出现呼吸不同步和窒息。
呼吸道分泌物过多且无法自行排出
分泌物过多会阻塞呼吸道,影响无创呼吸机的通气效果。
面部畸形或创伤
面部畸形或创伤会影响无创呼吸机的佩戴和使用,导致漏气或无法贴合。
04
临床操作流程
PART
设备参数设置规范
氧浓度设置
气道压力设置
呼吸频率设置
触发灵敏度设置
根据患者血氧饱和度和氧分压,合理设置氧浓度,避免氧中毒和氧浓度过低。
根据患者的肺顺应性和气道阻力,设置适宜的气道压力,避免气压伤和气压过高。
根据患者的自主呼吸频率和病情,设置合适的呼吸频率,避免呼吸过快或过慢。
根据患者的呼吸力度和呼吸模式,设置合适的触发灵敏度,确保呼吸机与患者呼吸同步。
面罩适配与佩戴技巧
面罩类型的选择
根据患者脸型和病情,选择合适的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