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人:
日期:
呼吸机应用及调整方法
未找到bdjson
目录
CONTENTS
01
呼吸机基础概述
02
工作原理解析
03
通气模式选择策略
04
参数设置与动态调整
05
并发症应对处理
06
设备运维规范
01
呼吸机基础概述
设备定义与核心功能
呼吸机是一种能够代替或控制人体呼吸功能的医疗设备,通过向肺部提供气体,维持患者的通气功能。
设备定义
呼吸机的核心功能包括向肺部提供氧气、排出二氧化碳,以及维持呼吸道的通畅。
核心功能
临床适应症与禁忌症
适应症
呼吸机主要适用于呼吸衰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手术后不能自主呼吸等患者,以及需要辅助通气的早产儿。
01
禁忌症
对于严重气胸、大量胸腔积液、肺大泡等患者,以及休克、昏迷等无法配合的患者,不宜使用呼吸机。
02
呼吸机类型分类标准
呼吸机可以分为有创呼吸机和无创呼吸机两种。有创呼吸机需要通过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等方式与患者的气道相连,无创呼吸机则通过面罩等方式与患者连接。
按照使用方式分类
呼吸机可以分为治疗型呼吸机和急救型呼吸机。治疗型呼吸机主要用于治疗呼吸衰竭等慢性疾病,急救型呼吸机则主要用于急救场合,如心肺复苏等。
按照功能分类
02
工作原理解析
通过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实现氧合和二氧化碳排出。
肺换气
实时监测气道压力,确保通气效果,预防气压伤。
气道压力监测
01
02
03
04
通过呼吸机产生正压,将气体送入肺部,完成肺通气。
肺通气
在呼气末给予一定的正压,提高肺泡稳定性,改善氧合。
呼气末正压(PEEP)
机械通气基本原理
气体交换路径设计
吸气管道
连接呼吸机与呼吸道,确保吸入气体清洁、湿化、温度适宜。
01
呼气管道
连接呼吸道与大气,确保呼出气体畅通,避免重复吸入。
02
呼气阀
呼气时自动开启,使呼出气体快速排出,避免二氧化碳蓄积。
03
湿化器
对吸入气体进行湿化,保护呼吸道黏膜,提高气体交换效率。
04
压力与流量控制机制
压力控制
触发机制
流量控制
报警系统
根据气道阻力和胸廓弹性,调整呼吸机输出压力,确保通气安全。
通过调节气体流量,实现理想的通气量和呼吸频率,满足患者需求。
根据患者的呼吸需求,自动触发呼吸机送气,实现同步通气。
实时监测呼吸机工作状态,当出现异常情况时发出警报,保障患者安全。
03
通气模式选择策略
容量控制模式(VCV)
原理
优点
缺点
设置参数
容量控制通气是呼吸机按预设的潮气量进行通气,不受患者自主呼吸影响。
保证患者通气量,避免通气不足或过度通气,适用于无自主呼吸或自主呼吸较弱的患者。
在患者自主呼吸增强时,易产生人机对抗,增加气道压力,导致气压伤。
潮气量、呼吸频率、吸呼比、氧浓度等。
压力支持模式(PSV)
原理
压力支持通气是呼吸机在患者吸气时提供预设的压力支持,帮助患者克服气道阻力,增加通气量。
02
04
03
01
缺点
在患者自主呼吸较弱或气道阻力增加时,可能无法提供足够的通气量。
优点
与患者的自主呼吸同步,减少人机对抗,降低气压伤风险,增强患者自主呼吸能力。
设置参数
支持压力、呼吸频率、氧浓度等。
自主呼吸模式(CPAP)
原理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是通过呼吸机在患者整个呼吸周期内提供一个恒定的正压,帮助患者保持气道通畅。
优点
有助于防止气道塌陷,改善通气,提高氧合,适用于存在气道阻塞或通气不足的患者。
缺点
无法提供患者的通气量,对于无自主呼吸或自主呼吸较弱的患者不适用。
设置参数
气道正压、氧浓度等。
04
参数设置与动态调整
潮气量个性化计算方法
病情调整法
根据患者肺部病变程度和呼吸功能进行调整,如ARDS患者应设置较小的潮气量。
03
根据实际体重进行调整,但肥胖患者应适当减少潮气量。
02
实际体重法
理想体重法
根据患者的理想体重计算,通常成人呼吸机的潮气量设定为6-8ml/kg。
01
呼吸频率与吸呼比优化
正常呼吸频率
成人通常设置为12-20次/分钟,但需根据患者病情和通气需求进行调整。
01
吸呼比
通常为1:2-1:3,但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设置,以保证患者舒适和通气效果。
02
自主呼吸辅助通气
对于具备自主呼吸能力的患者,应设置合适的呼吸频率和吸呼比,以辅助患者通气。
03
PEEP调节及氧浓度控制
通常从低水平开始,逐渐增加至最佳值,以改善氧合和减少肺损伤。
PEEP设置
根据患者的氧合情况调整,通常应维持血氧饱和度在90%以上,避免氧中毒。
氧浓度控制
应持续监测患者的血气分析和氧合情况,根据结果及时调整PEEP和氧浓度。
监测与调整
05
并发症应对处理
气压伤预防与管理
气压伤是指由于呼吸机设定压力过高或吸气时间过长,导致肺泡破裂和气体进入胸腔、腹腔等造成的伤害。气压伤可分为张力性气胸、皮下气肿等类型。
气压伤定义与分类
预防措施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