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无创呼吸支持临床应用与管理.pptx
文件大小:3.13 MB
总页数:27 页
更新时间:2025-06-19
总字数:约2.97千字
文档摘要

无创呼吸支持临床应用与管理

演讲人:

日期:

目录

CATALOGUE

02

适用人群标准

03

设备与模式选择

04

操作实施流程

05

并发症防控

06

临床实践应用

01

基础概念解析

01

基础概念解析

PART

无创通气定义与分类

01

无创通气定义

指无需气管插管或切开等侵入性操作,通过鼻罩、面罩等工具进行通气。

02

无创通气分类

主要包括持续正压通气(CPAP)、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等。

工作原理与气流模式

通过调节气道压力或流量,使肺泡开放,增加通气量,改善氧合。

工作原理

包括持续气流、同步气流、智能气流等,以适应不同患者的需要。

气流模式

01

02

与传统有创通气差异

无创通气无需插管或切开,避免了气道创伤和感染风险。

创伤程度

无创通气患者更容易接受,舒适度更高,有助于提高治疗依从性。

舒适性

无创通气对患者生理干扰较小,可早期应用,缩短住院时间。

生理干扰

02

适用人群标准

PART

适应症疾病谱系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包括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患者呼吸困难、气流受限,需要长期无创呼吸支持。

呼吸衰竭

各种原因导致的呼吸衰竭,如肺炎、ARDS等,无创呼吸支持可缓解患者症状。

神经肌肉疾病

如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多发性硬化症等,患者呼吸肌无力,需要长期无创呼吸支持。

胸部外伤或手术

胸部外伤或手术后,患者疼痛、呼吸受限,短期使用无创呼吸支持可帮助恢复。

禁忌症识别要点

需要紧急气管插管进行有创通气。

心跳呼吸骤停或即将停止

无法触发无创呼吸机的呼吸。

易导致窒息,需先清理呼吸道。

自主呼吸微弱或没有

无法使用鼻罩或面罩进行无创通气。

面部、颈部创伤或畸形

01

02

04

03

气道分泌物过多或排痰不畅

患者筛选评估流程

病情评估

气道评估

呼吸功能评估

患者配合度评估

根据患者的病史、体征和实验室检查,评估患者是否有无创呼吸支持的适应症。

通过动脉血气分析、肺功能检查等,评估患者的呼吸功能状况。

检查患者的气道是否通畅,是否有分泌物或异物堵塞。

评估患者的意识状态、合作程度和自主呼吸能力,确定患者是否能够配合无创呼吸支持的使用。

03

设备与模式选择

PART

主流机型功能对比

呼吸机类型

包括压力控制通气(PCV)和容量控制通气(VCV)两种基本类型。

01

通气模式

具备多种通气模式,如辅助/控制通气(A/C)、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压力支持通气(PSV)等,满足不同临床需求。

02

监测参数

包括潮气量、呼吸频率、分钟通气量、气道压力等,实时监测患者呼吸状况。

03

便携性与舒适性

便于携带和移动,适用于不同临床场景,同时提高患者舒适度。

04

压力参数设置规范

压力范围

设置合理的压力范围,避免压力过高或过低影响患者通气。

吸气压力(IPAP)

根据患者气道阻力和通气需求进行调整,一般设置在10-25cmH2O之间。

呼气压力(EPAP)

根据患者呼气末压力进行调整,一般设置在4-8cmH2O之间。

压力上升时间

设置在较短时间内达到预设压力,避免患者不适。

模式切换决策路径

患者状况评估

根据患者病情、呼吸状况、氧合指数等因素,决定采用何种通气模式。

01

通气目标

根据治疗目标,选择相应的通气模式和参数,如提高氧合指数、减少呼吸做功等。

02

切换时机

在患者病情稳定、通气参数合适的情况下,进行模式切换,确保患者安全。

03

04

操作实施流程

PART

面罩佩戴标准步骤

6px

6px

6px

根据患者的脸型和需求,选择合适的面罩类型和尺寸,确保面罩能够紧密贴合面部。

选择合适面罩

用手轻轻按压面罩,检查是否有漏气现象,如有漏气需重新调整面罩位置或头带紧度。

检查面罩密封性

将面罩罩住患者的口鼻,用头带或耳带固定,确保面罩不漏气。

佩戴面罩

01

03

02

将面罩与呼吸机连接,设置合适的通气模式和参数。

连接呼吸机

04

通气效果监测指标

呼吸频率

潮气量

血氧饱和度

呼吸波形

监测患者的呼吸频率,确保其在正常范围内。

监测每次呼吸的潮气量,以评估患者的通气量是否足够。

通过血氧饱和度监测,评估患者的通气效果,确保患者得到足够的氧气供应。

观察呼吸波形,判断患者的呼吸是否平稳、有规律。

调整面罩

检查面罩是否漏气或佩戴不当,如有问题及时调整面罩位置或头带紧度。

调整呼吸机参数

根据患者的耐受情况和通气效果,适当调整呼吸机的参数,如氧浓度、压力等。

心理护理

对于初次使用呼吸机的患者,应给予心理护理,缓解其紧张、恐惧等情绪,提高耐受性。

药物治疗

如患者仍不耐受,可考虑使用镇静剂或止痛药等药物,以减轻患者的不适和痛苦。

患者不耐受处理方案

05

并发症防控

PART

常见不良反应类型

呼吸困难

患者可能出现呼吸困难加重,需及时调整呼吸参数或更换呼吸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