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
名解:
体适能:人体所具备的有充足的精力从事日常工作生活并能够适应突发状况的能力。
力量:是身体或身体某部分肌肉收缩克服阻力的能力。
力量素质:是人体运动的必备条件,人体运动几乎都是在对抗各种阻力。
耐力:是人体抵抗疲劳,进行长时间肌肉活动的能力。
柔韧性:指跨过关节的肌肉,肌腱,韧带等软组织的伸展能力,即关节活动幅度的大小。
运动性疲劳:是运动本身引起的机体功能暂时降低,经过适当休息和调整可以恢复的生理现象。
超量恢复:运动停止后,当运动中所消耗的能源物质恢复到原来水平后,恢复过程并未停止,而是继续进行,一直持续到超过原来的水平,这种现象为超量恢复。
运动处方:指根据健身锻炼者或康复治疗患者的体质状况和运动目的,制订一种科学的与定量化的周期性训练计划,以处方的形式确定运动的类型,时间,强度,频率与注意事项。
代偿运动:当运动障碍出现后,机体为了完成某种特定运动,可利用某些健全的肌群来代偿完成,出现特定的不同于正常运动模式的代偿运动。
翼状肩胛:当前锯肌瘫痪时,坐位时由于上肢的重力及三角肌的作用,可出现肩胛骨椎骨缘从胸廓浮起,形成翼状肩胛。
臀大肌步态:行走时由腰方肌,背阔肌代偿使躯干后仰,重力线落在髋关节后方,以维持髋关节被动伸;站立中其中膝关节绷直,形成仰胸凸腹的臀大肌步态。
简答:
运动处方的内容:
①运动目的:
促进生长发育,提高身体素质
增强体质,延缓衰老
防治某些疾病,保持健康,丰富生活,调节心理与提升生活质量
掌握运动技能和方法提高竞技水平
②运动类型:
发展心肺功能的运动类型
发展肌力量的运动类型
发展柔韧性的运动类型
发展灵敏性与协调性的运动类型
发展速度的运动类型
控制体重的运动类型
③运动强度:
摄氧量
心率:包含年龄减算法和运动适宜心率(或称靶心率)
代谢当量(MET)
④运动时间:每周20~30min有氧耐力性运动
⑤运动频率:每周3-4次
⑥注意事项:
医务监督,安全优先
循序渐进,量力而行
个别对待,持之以恒
防止疲劳,科学运动
运动处方中注意事项的内容:
①医务监督,安全优先:运动前一定要认真进行身体检查,要掌握患者疾病特点及功能水平,尤其是患者的呼吸、循环系统和运动器官功能,并以此作为制订运动处方的重要依据。对心肺疾病患者,应在康复医师监督指导下进行训练,根据情况随时调整运动处方。
②循序渐进,量力而行:练习要从小量开始,逐渐适应后再增加运动负荷,或严格遵守运动处方中规定的运动项目、运动强度、运动时间和训练进度。
③个别对待,持之以恒:考虑患者的年龄、疾病特点、运动条件和运动习惯,制订个性化的运动处方,实施不同的运动方案。
④防止疲劳,科学运动:人进行有氧运动时,应防止运动过量和过度疲劳,以免发生运动损伤或意外;饭后及空腹时不应剧烈运动;运动后出汗较多,要预防感冒,运动后不宜立即洗热水澡;运动量发现不适,应停止运动及时就医。
运动处方的制订原则:
①个性化原则:运动处方的制订要突出个性化。应根据个体健康水平与所能接受的运动强度和运动量、运动项目和运动经历的具体情况制订运动处方。
②专门性原则:运动项目繁多,手段、方法各异。不同的训练方法和手段对个体产生的影响不同,所以要根据专门的目的来制订运动处方。
③适时调整原则:个体对运动负荷的承受能力会因时间、环境、身体状况等因素的变化而发生改变。因此,在实施运动处方过程中应及时评估,及时了解身体的反应,对运动处方进行调整。
④安全性原则:运动处方的目的是增强体质,防治疾病,提高身体的适应能力,必须保证安全。在实施运动处方时也要严格执行和遵守各项规定和要求。
臀中肌步态(鸭步):
当各种原因引起(如臀上神经损伤)臀中肌和臀小肌瘫痪或肌力减弱时,可通过躯干侧屈肌,屈髋肌及阔筋膜张肌等的运动来代偿髋关节外展,躯干侧屈,上提骨盆,产生如同髋关节外展的代偿运动。若双侧臂上神经受损,行走时靠双侧躯干侧屈肌代偿,躯干左右摇摆。
5.股四头肌步态:
阔筋膜张肌代偿,由于股四头肌肌力减弱,行走时需俯身用手按压大腿使膝关节被动伸,在完成此过程中伴随有阔筋膜张肌的收缩来代偿膝关节伸的功能。
6.足下垂步态(跨域步态):
当各种原因造成胫前肌瘫痪或肌力减弱时,可通过踝背伸辅助肌,??长伸肌和趾长伸肌的运动来代偿踝关节背伸运动。通过使足趾关节伸,产生如踝关节背伸的代偿运动。但此时由于踝关节实际不能背伸,在下肢抬起时由于重力作用使足下垂,步行时往往出现过度屈髋,屈膝来代偿,如同跨越门槛。
7.脑卒中异常姿势障碍:
站立位时,患者身体重心偏向左侧,躯干右侧屈并向后方旋转,患侧骨盆上升并向后方旋转;右侧上肢肩胛带上升、后收;肩关节内收、内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