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5
《传播学概论》(课程代码00642)
第一大题:单项选择题
1、编码与释码”理论的提出者是(霍尔)2、二级传播理论的创立者是(拉扎斯菲尔德)
3、上限效果假设,大众传播活动的结果将使社会知识沟”的宽度( 缩小)
4、“二级传播理论”的创立者是(拉扎斯菲尔德)
5、“你认为本市报纸和电视的新闻是否及时?”这种提问违反了问卷设计的(科学性原则)
6、“有限效果论注重考察的是具体传播活动的(微观效果)
7、”沉默的螺旋”理论认为,舆论的形成是三个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这三个因素是大众传播、人际传播和(人们对意见环境的认知心理)
8、《报刊的四种理论》一书出版于(1956年)
9、1940年,拉扎斯菲尔德等就竞选宣传对美国选民投票意向的影响作了一次调查。这次调查也叫(伊里调查)
10、20世纪30-40年代改进舆论调查方法,并取得研究成果的代表人物(盖洛普)
11、按照传播学的观点,文艺作品中人物的内心独白属于(自我传播)
12、按照传播学批判学派的观点,资本主义国家的文化工业,关注的首先是(经济效益)
13、按照卢因的观点和施拉姆的说明,下述人员中属于把关人的是(记者、教师、编辑)
14、把关人所处的位置,就是卢因指出信息在传播渠道中流通必经的(守门)
15、把人类出现在地球上的历史假定为100万年,而后将其比作只有24小时的一天来说明人类的古老和传描的年经,这种传播学时钟的巧妙比喻,其提出者是(威尔伯?施拉姆和威廉?波特)
16、编制问卷首先需要设计提问项目,这种设计包括若干步骤,其中第一个步骤是(课题分析,提出假设)
17、传播的定义为(就是传受信息以期发生相应变化的行为)
18、传播活动是一种(社会现象)19、传播可以分为若干层次,其中最基本的层次是(人际传播)
20、传播学和新闻学的研完对象(有重合之处)
21、传播学批判学派关注的是(为何传播)
22、传播学批判学派认为,大众传播媒介巨大的政治影响力主要源于其特有的(议题设置功能)
23、传播学有许多分支,其中最主要的一个分支是(大众传播学)
24、创新与普及的研完表明,知识沟的根源在于不合理的(社会经济结构)
25、从说眼传播的长期效果来说,最终起决定作用的是(内容的说服力)
26、大众传播的信息传向受众有若干关卡,其中第一关”是(选择性注意)
27、大众传播基本上是信息的(单向流动)
28、对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宣传手法作了系统研究并写出《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一书的学者是(拉斯韦尔)
29、个人之间面对面的信息交流被称为(人际传播)
30、各人的心理差异影响他们对信息刺激物的挑选及其对信息刺激物意义的解释,这种看法出自(个人差异论)
31、公下列四个概念按其外延逐步扩大的排列应该是(数据、信息、知识、讯息)
32、互联网是(数字化、多媒体传播媒介)
33、会分散和冲淡受众对重大问题注意力的传播内容是(娱乐性信息)
34、霍克海默和阿道尔诺用“文化工业这个术语指称(大众文化)
35、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主要是乱数表法和(抽签法)
36、纠正怀特把关研完中单一化缺陷的是(麦克内利的把关模式)
37、赖特把拉斯韦尔提出的社会遗产传递功能称为(社会化)
38、赖特认为传播除了具有拉斯韦尔提出的三种功能之外,还具有(娱乐功能)
39、麦克鲁汉把媒介分成热媒介和冷媒介两大类,下面四种传播媒介中属冷媒介的是(电视)
40、麦奎尔在分析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时增加了一种功能,即(动员功能)
41、媒介的“高清晰度指的是(信息的明确度高)
42、美国政府在60年代为缓解贫富儿童受教育机会的不平等而制作的著名的儿童启蒙教育电视片是(《芝麻街》)
43、内容分析法的操作程序由若干步骤组成,其中第一个步骤是(施统计分析)
44、批判学派可以追溯到(法兰克福学派)
45、人们常常比较容易回忆起在报刊、广播、电视报道中占显著位置的新闻,这一现象印证了(可获得性(易得性)论)
46、如果要想使接受者在潜移默化中完全赞同传播者的主张,最好使用(积累性谋略)
47、申农和韦弗注意到传播和周围环境的关系,因此他们提出的传送模式中出现了一个新的环节,这个环节是(噪音)
48、使受众的判断能力和主动精神受到不利影响的是(社会协调的功能失调)
49、受众收听、收看较松愉快的信息内容,主要的动机是(追求娱乐与消遣)
50、下列四个概念按其外延逐步扩大的再例应该是(数据、信息、知识、讯息)
51、下述传播模式中属于传统线性模式的是(香农一韦弗模式)
52、香农和韦弗注意到传播和周围环境的关系,因此他们提出的传播模式中出现了一个新的环节,这个环节是(噪音)
53、以心理学”剌激一反应模式为基础的受众理论是(个人差异论)
54、有关自然灾害和战争威胁的报道,休现了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