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大脑中动脉点征在超急性梗死病例中的出现率并不高,但此征在MCA分支梗死的诊断和治疗方案的制定、评估预后方面有很大帮助,单独的大脑中动脉点征比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有较好的预后。Somford等研究发现,在MCA供血区梗死的病例中,出现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者有较长的住院时间及较差的短期预后,明显比单独出现大脑中动脉点征或无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者差。第31页,共4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敏感性、特异性根据多组文献报道,脑动脉高密度征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差别较大,敏感性69.0%-100%,特异性82.8%-100%。我们认为,造成差异的原因有:检查时间不同,出现率各异;诊断标准的差异;检查条件也可能是一个原因。第32页,共4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Leary等发现年轻患者和血小板计数高的患者大脑中动脉点征检出率高,可能的因素是:年轻患者比年长患者动脉壁的钙化少,而动脉壁钙化会模糊管腔内的血栓;年长患者形成的血凝块密度较低;血小板计数高的患者血栓内的红细胞和血小板比较致密,使CT值增高。第33页,共4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1页,共4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主要内容概述脑梗死病因脑梗死临床症状脑梗死病理脑梗死CT的早期征象脑组织密度减低豆状核模糊岛带征脑梗死的CT诊断脑梗死分期脑梗死CT检查目的缺血半暗带脑动脉高密度征灰白质界限消失脑沟、脑回变窄第2页,共4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脑梗死病因脑的大、中等管径动脉粥样硬化、继发血栓形成或脱落,导致管腔狭窄、闭塞,引起病变血管供应区脑组织坏死。第3页,共4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脑梗死临床脑梗死临床症状多见50-60岁,患有动脉硬化、糖尿病、高血脂症患者,常于休息或睡眠时发病。临床表现依梗死区部位不同而异,常见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偏盲失语,小脑脑干梗死常有共济失调、吞咽困难、呛咳等。第4页,共4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脑梗死病理缺血3h:线粒体肿胀,星形细胞轴突水肿;缺血6-12h:细胞结构破坏缺血1-2d:伴局部水肿缺血3d:点状出血缺血1w:中心坏死缺血3w:中央液化第5页,共4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脑梗死影像学分期超急性期:6h急性期:6-72h亚急性期:4-10d慢性期:11d第6页,共4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脑梗死CT检查目的急性脑梗死影像检查的目的除外出血;鉴别不可逆的坏死与可逆的损害(坏死组织与存在风险的组织);鉴别颅内外大血管的阻塞或狭窄。最终的目的是:决定患者是否采取溶栓治疗。第7页,共4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缺血半暗带急性脑梗死的早期血流并未完全中断,梗死灶中心区周围存在一个缺血边缘区,这一区域内神经元处于电衰竭状态,称为半暗带(PWI-DWI)。如果血流马上恢复,功能可恢复正常;若缺血加重细胞进入膜衰竭,成为梗死扩大部分。第8页,共4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缺血半暗带红色缺血半影区代表可逆性损伤黑色区域代表坏死组织第9页,共4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缺血阈与半暗带理论为早期溶栓复流治疗急性脑梗死带来希望,临床治疗的目的就是抢救半暗带。目前认为迅速溶解血栓,恢复血流是最基本、最有希望的治疗方法。大量的研究证明:血管闭塞3-6个小时内恢复血流,半暗带还可能挽救,超过这段时间后恢复血流,不但难于挽救脑细胞,还可能引起再灌流损伤,继发出血、脑水肿。第10页,共4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CT早期征象脑组织密度减低豆状核模糊岛带征大脑动脉高密度征灰白质界限消失脑回肿胀,脑沟变窄第11页,共4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CT的优势是24小时有效,并且对出血的诊断较为直观。出血在MR上表现可能是非常令人困惑的。在CT上有60﹪的梗死在3-6小时内可以发现,而事实上24小时内所有的梗死都可以发现。CT诊断中风的综合敏感性为64﹪,特异性为85﹪。第12页,共4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缺血导致细胞内钠离子泵衰竭形成细胞毒性水肿,进而造成脑组织密度减低。钠离子泵的衰竭是由于ATP供应不足。脑组织含水量升高1﹪,CT密度降低2.5HU。左侧的病人出现右侧大脑半球密度减低,这是非常典型的梗死,典型的部位(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同时累及灰白质。大脑中动脉梗死:六小时内CT上出现低密度区代表不可逆性脑损害!脑组织密度减低第13页,共4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脑组织密度减低=不可逆损害假如6小时内CT发现低密度影,高度提示是不可逆的脑损伤。当表现为中风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