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插管麻醉护理常规
演讲人:
日期:
06
质量提升机制
目录
01
术前护理准备
02
术中护理配合
03
术后复苏管理
04
特殊并发症处理
05
护理记录规范
01
术前护理准备
患儿全身状况评估
生命体征监测
包括心率、血压、体温、呼吸频率等。
01
病情评估
了解患儿病史、过敏史、麻醉史,以及插管目的和手术部位。
02
禁食禁饮
按照医嘱规定的时间,确保患儿术前不进食不饮水。
03
心理状态评估
观察患儿情绪变化,给予心理安慰和适当的术前宣教。
04
麻醉前用药规范
用药前核对
确认患儿身份、医嘱、药物名称、剂量、用法等。
01
用药方式
根据患儿情况和手术需要,选择合适的用药途径,如口服、肌注、静注等。
02
用药时间
严格按照医嘱规定的时间给药,确保药效在插管时达到最佳。
03
药物观察
用药后密切观察患儿生命体征和意识状态,及时发现并处理不良反应。
04
插管器械清点标准
插管前清点
插管过程中清点
插管后清点
器械管理
确保插管所需的器械、导管、喉镜等物品齐全,并检查其完好性和可用性。
在插管过程中,每次添加或取出器械时都要进行清点,确保器械数量准确无误。
插管完成后,再次清点器械数量,确认无遗漏或损坏。
保持器械清洁、干燥,按照规定进行消毒和存放,以备下次使用。
02
术中护理配合
心率监测
血压监测
呼吸监测
体温监测
持续监测心电图,及时发现心率异常情况,报告麻醉师和手术医师。
持续监测体温,避免宝宝体温过高或过低,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持续监测血压变化,避免血压过高或过低对宝宝造成影响。
监测宝宝的呼吸频率、节律和深度,及时发现呼吸异常情况。
生命体征持续监测
呼吸道管理要点
6px
6px
6px
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确保宝宝呼吸道通畅。
保持呼吸道通畅
根据宝宝的呼吸情况,调节呼吸机的参数,确保宝宝呼吸平稳。
呼吸机参数调节
插管后需固定好气管插管,避免插管脱落或移位。
气管插管固定
01
03
02
持续监测宝宝的呼吸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呼吸异常情况。
呼吸监测与评估
04
麻醉深度控制配合
麻醉药物剂量调整
根据宝宝的体重、年龄和手术情况,调整麻醉药物的剂量,确保麻醉深度适中。
02
04
03
01
麻醉药物副作用观察
密切观察宝宝对麻醉药物的反应,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副作用。
麻醉深度监测
通过麻醉深度监测仪器,实时监测宝宝的麻醉深度,避免麻醉过深或过浅。
术中唤醒与意识监测
在特定手术中,需进行术中唤醒或意识监测,以确保宝宝的神经功能正常。
03
术后复苏管理
苏醒期观察指标
意识状态
观察宝宝意识状态,是否清醒、嗜睡或昏迷。
01
呼吸情况
观察宝宝呼吸频率、节律和深度,及时发现呼吸抑制或呼吸暂停。
02
心率及血压
监测宝宝心率和血压,确保其在正常范围内波动。
03
体温监测
观察宝宝体温变化,避免低体温或发热。
04
拔管后疼痛管理
疼痛评估
药物镇痛
非药物镇痛
镇痛效果监测
使用适当疼痛评估工具,评估宝宝拔管后的疼痛程度。
根据疼痛评估结果,给予适当的镇痛药物,如吗啡、芬太尼等。
采用局部神经阻滞、按摩、抚触等非药物镇痛方法,缓解宝宝疼痛。
定期评估镇痛效果,及时调整镇痛方案。
观察宝宝是否有喉痉挛、喉水肿、气管狭窄等呼吸道梗阻症状。
呼吸道梗阻
观察宝宝血压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高血压或低血压。
高血压或低血压
监测血氧饱和度,及时发现低氧血症并处理。
低氧血症
01
03
02
并发症早期识别
检查宝宝神经反射和肌肉力量,排除神经损伤的可能性。
神经损伤
观察插管部位有无红肿、渗液等感染迹象,及时进行处理。
局部感染
04
05
04
特殊并发症处理
立即停止麻醉
出现喉痉挛应立即停止麻醉,并迅速将宝宝头后仰,保持呼吸道通畅。
给予氧气
立即给予宝宝高浓度氧气,以缓解缺氧症状。
紧急呼叫
立即呼叫专业医护人员,进行紧急处理。
药物治疗
可给予抗胆碱药或肌肉松弛药等,以缓解喉部肌肉痉挛。
喉痉挛应急流程
低氧血症干预措施
监测生命体征
持续监测宝宝的血氧饱和度、心率和呼吸频率等生命体征。
调整氧浓度
根据宝宝的血氧饱和度调整吸入氧浓度,确保宝宝获得足够的氧气。
保持呼吸道通畅
清理宝宝呼吸道分泌物和呕吐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紧急气管插管
如宝宝血氧饱和度持续降低,应立即进行气管插管,确保呼吸道畅通。
导管移位处置方案
立即停止麻醉
保持宝宝安静
调整导管位置
观察与记录
发现导管移位应立即停止麻醉,避免药物外泄和损伤。
避免宝宝剧烈哭闹和头部晃动,以免导管进一步移位。
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轻轻调整导管位置,确保其处于正确位置。
密切观察宝宝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并详细记录导管移位的原因、处理过程和结果。
05
护理记录规范
麻醉过程实时记录
观察宝宝反应
记录宝宝对麻醉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