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机维护保养及消毒操作规范
演讲人:
日期:
06
人员操作规范
目录
01
设备基础维护
02
深度保养管理
03
消毒技术规范
04
感染控制管理
05
记录追溯体系
01
设备基础维护
日常检查操作流程
6px
6px
6px
检查氧气、笑气、压缩空气等气源是否充足,压力是否正常。
检查气源
检查呼吸回路是否畅通,有无漏气或堵塞现象。
呼吸回路检查
开机后,让麻醉机进行自检,并查看自检结果是否正常。
麻醉机自检
01
03
02
检查麻醉药品是否充足,是否有过期或变质现象。
麻醉药品检查
04
周期保养技术标准
清洁保养
每周对麻醉机表面进行清洁,去除灰尘和污物;每月对内部进行清洁,包括气路、电路等。
01
性能检测
每季度对麻醉机的各项性能进行检测,如潮气量、呼吸频率、吸入氧浓度等,确保各项指标符合标准。
02
电气安全检测
每年对麻醉机的电气安全性能进行检测,确保设备接地良好,避免漏电等安全隐患。
03
关键部件更换规则
如呼吸囊、呼吸管道等,需要定期更换,以避免交叉感染和保证呼吸回路的畅通。
呼吸回路部件
过滤器
传感器
过滤器是麻醉机的重要部件,可以过滤空气中的杂质和细菌,因此需要定期更换,以保证麻醉机的空气质量。
如氧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等,是麻醉机的重要部件,如果出现故障或误差较大,需要及时更换,以确保麻醉机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02
深度保养管理
气体回路拆卸
按照操作手册的指引,将气体回路从麻醉机中拆卸出来。
清洗气体回路
使用中性清洁剂或专用清洁剂,彻底清洗气体回路,确保无残留物。
干燥气体回路
将清洗后的气体回路置于干燥通风处,或使用专用干燥设备将其干燥。
组装气体回路
待气体回路完全干燥后,按照操作手册的指引,将其重新组装到麻醉机中。
气体回路系统清洁
传感器校准规范
其他传感器校准
根据麻醉机的实际配置,对其他传感器(如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等)进行校准。
03
使用专用校准工具对气流传感器进行校准,以确保气流测量的准确性。
02
气流传感器校准
氧传感器校准
使用标准气体对氧传感器进行校准,确保测量准确性。
01
整机性能检测流程
功能检测
对麻醉机的各项功能进行逐一检测,确保各部件正常工作。
泄漏测试
使用专用泄漏测试工具,对麻醉机进行泄漏测试,确保气路密封性良好。
电气安全检查
检查麻醉机的电源、插座、接地等电气安全设施,确保用电安全。
消毒效果验证
在清洁和消毒操作后,对麻醉机进行消毒效果验证,确保消毒效果符合要求。
03
消毒技术规范
接触部位基础消毒步骤
使用肥皂和流动水彻底清洗双手和接触部位,去除污垢和油脂。
接触前清洁
使用医用酒精或碘伏等消毒剂对接触部位进行消毒,确保消毒剂完全覆盖。
接触后消毒
确保消毒剂在接触部位停留足够的时间,以达到杀菌效果。
消毒时间
高危部件灭菌要求
麻醉机内部部件
如呼吸回路、麻醉回路等,必须采用高温高压蒸汽灭菌或环氧乙烷等化学灭菌方法进行灭菌。
01
其他高危部件
如呼吸机面罩、气管插管等,应采用一次性使用或一人一用一灭菌的原则进行处理。
02
灭菌效果监测
每次灭菌后应对灭菌效果进行监测,确保灭菌效果符合标准。
03
消毒剂选择与应用限制
消毒剂使用限制
部分消毒剂对麻醉机部件有腐蚀性,使用时应遵循说明书要求,避免对设备造成损害。
03
应按照消毒剂说明书进行配制和使用,浓度过高或过低均可能影响消毒效果。
02
消毒剂浓度
消毒剂种类
应根据消毒对象选择合适的消毒剂,如医用酒精、碘伏、含氯消毒剂等。
01
04
感染控制管理
使用专用清洗剂
针对麻醉机内部生物膜难以清除的问题,每次使用后应及时使用专用清洗剂进行清洗。
清洗消毒过程记录
每次清洗消毒过程需详细记录,确保每个部件都得到有效清洗。
定期更换部件
根据使用频率和污染程度,定期更换易感染部件,如呼吸回路、湿化器等。
管道清洗
采用专用清洗刷和清洗液,对麻醉机内部管道进行彻底清洗,防止生物膜滋生。
生物膜清除方案
消毒效果检测方法
化学指示卡检测
使用化学指示卡检测清洗消毒效果,确保清洗剂或消毒液浓度达到规定要求。
微生物培养检测
定期对麻醉机关键部件进行微生物培养检测,确保消毒效果达标。
目测检查
通过肉眼观察麻醉机表面和部件的清洁度,判断清洗消毒效果是否满意。
清洗消毒记录检查
检查清洗消毒记录,确保每次清洗消毒都按照规范进行。
污染应急处置预案
一旦发现麻醉机被污染,应立即隔离污染源,防止污染扩散。
立即隔离污染源
使用高效消毒剂对污染部件进行紧急消毒处理,确保麻醉机安全使用。
紧急消毒处理
准备备用麻醉机,确保手术或其他医疗操作不受影响。
备用设备准备
对污染原因进行深入调查和分析,制定针对性措施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污染原因调查与分析
05
记录追溯体系
维护日志填写标准
6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