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梗阻性黄疸手术麻醉管理要点.pptx
文件大小:1.82 MB
总页数:27 页
更新时间:2025-06-20
总字数:约2.65千字
文档摘要

演讲人:

日期:

梗阻性黄疸手术麻醉管理要点

CATALOGUE

目录

01

基础概述

02

病理生理及麻醉风险

03

术前评估重点

04

麻醉方案设计

05

术中管理要点

06

术后特殊问题应对

01

基础概述

定义与临床分型

指由于胆道系统结石、炎症、肿瘤或其他医源性操作等引起的胆汁排泄受阻,导致胆汁淤积和胆红素升高,出现黄疸症状的疾病。

梗阻性黄疸定义

根据梗阻部位可分为肝内梗阻性黄疸、肝外梗阻性黄疸和肝内外混合性梗阻性黄疸。

临床分型

病理生理改变特点

6px

6px

6px

胆汁不能正常排泄,导致胆汁淤积,进而引起胆道扩张、胆道压力升高等病理改变。

胆汁淤积

胆汁淤积易滋生细菌,引发胆道感染,严重时可导致感染性休克。

胆源性感染

胆汁淤积可导致肝细胞受损,出现肝功能异常,严重时可能引起肝功能衰竭。

肝功能受损

01

03

02

胆汁淤积还可促进胆固醇结晶析出,进而形成胆石。

胆石形成

04

主要临床表现

黄疸

皮肤、巩膜黄染,尿色加深,粪色变浅。

01

腹痛

右上腹或全腹疼痛,可阵发性加剧,疼痛可向肩背部放射。

02

寒战、高热

胆源性感染时,可出现寒战、高热等全身症状。

03

消化道症状

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胀等消化道症状,严重时可出现消化道出血。

04

02

病理生理及麻醉风险

肝功能受损机制

胆道梗阻导致肝细胞受损

胆道梗阻使得胆汁无法排入肠道,引起胆汁淤积和肝细胞受损。

肝细胞缺血缺氧

肝内胆汁酸蓄积

梗阻性黄疸时,肝细胞因缺血缺氧而发生变性和坏死,进一步影响肝功能。

胆汁酸对肝细胞有毒性作用,可进一步加重肝细胞损伤。

1

2

3

胆红素毒性影响

胆红素对神经系统有毒性作用,可引起胆红素脑病,表现为意识障碍、惊厥和肌张力异常。

神经系统毒性

胆红素对心肌有毒性作用,可引起心肌细胞变性、坏死和功能障碍。

心肌毒性

胆红素可引起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和坏死,导致肾功能损害。

肾功能损害

循环系统波动风险

心脏功能衰竭

胆道梗阻引起的心肌缺血、缺氧和能量代谢障碍,可导致心脏功能衰竭,出现心源性休克。

03

梗阻性黄疸患者心脏传导系统受损,易出现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速、房室传导阻滞等。

02

心律失常

动脉血压波动

胆道梗阻时,心排出量减少,导致动脉血压下降,加之疼痛、感染等因素,可出现血压不稳定。

01

03

术前评估重点

根据肝性脑病、腹水、总胆红素、白蛋白和凝血酶原时间延长进行评分,评估肝脏功能。

肝功能分级标准

Child-Pugh分级

反映肝脏排泄功能和储备功能,有助于评估肝脏手术风险。

吲哚氰绿排泄试验(ICG)

通过CT或MRI等技术测定肝脏体积,了解肝脏萎缩或增生情况。

肝脏体积测定

凝血功能监测指标

血小板计数

01

了解患者是否存在血小板减少,评估出血风险。

凝血酶原时间(PT)

02

反映外源性凝血途径的功能。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03

反映内源性凝血途径的功能。

纤维蛋白原(FIB)

04

反映肝脏合成功能和凝血功能的重要指标。

胆道感染控制状态

体温监测

观察患者体温,判断是否存在胆道感染。

血常规检查

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反映感染程度。

胆道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

明确感染病原菌,指导抗菌药物治疗。

影像学检查

B超、CT或MRI等,了解胆道梗阻部位、范围和程度,评估手术难度。

04

麻醉方案设计

麻醉方式选择原则

确保患者在手术过程中无意识,避免疼痛和不适感,同时便于手术操作。

全身麻醉为主

梗阻性黄疸患者肝功能受损,应选择对肝脏影响小的麻醉药物。

选择对肝脏影响小的药物

使用多种麻醉药物,以降低单一药物的剂量和副作用,提高麻醉效果。

联合用药

肝代谢药物避用清单

避免使用依赖肝脏代谢的药物

如普萘洛尔等,以免药物在体内蓄积,增加毒性反应。

03

如维生素K等,易加重肝脏负担,应谨慎使用。

02

慎用氧化剂类药物

禁用肝脏毒性药物

如氯丙嗪、磺胺类药物等,避免进一步损害肝功能。

01

血流动力学管理目标

维持血压稳定

避免血压过高或过低,以减少手术出血和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01

保持心率正常

避免心率过快或过慢,以维持正常的心脏功能和血液循环。

02

优化血容量

根据患者情况,合理补充血容量,确保手术过程中血液循环稳定。

03

05

术中管理要点

循环容量监控策略

持续监测动脉血压和心率,及时发现循环容量不足或过多的情况。

监测动脉血压和心率

中心静脉压监测

尿量监测

通过中心静脉压监测,评估循环容量和心功能状态,指导补液和治疗。

尿量是反映肾灌注情况的重要指标,保持尿量在适宜范围内,避免肾缺血或过度灌注。

监测血钾、血钠、血钙等电解质水平,及时纠正电解质紊乱。

电解质平衡维护

根据动脉血气分析结果,调节酸碱平衡,避免酸中毒或碱中毒。

酸碱平衡调节

维持血糖在正常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