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机临床应用教学大纲
演讲人:
日期:
CONTENTS
目录
01
设备基础认知
02
操作流程规范
03
参数设置指南
04
并发症处理要点
05
维护保养标准
06
临床培训考核
01
设备基础认知
呼吸机工作原理解析
6px
6px
6px
通过模拟正常呼吸过程,实现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
气体交换原理
通过监测患者的呼吸气流,实现呼吸机与患者呼吸的同步。
流量触发原理
通过调节呼吸机的压力,控制肺泡内气体的流动和分布。
压力控制原理
01
03
02
通过调节吸入氧气的浓度,满足不同患者的需求。
氧浓度调节原理
04
常见机型分类对比
按使用场所分类
按功能分类
按工作原理分类
按界面压力分类
家用呼吸机、医用呼吸机、便携式呼吸机等。
单功能呼吸机、多功能呼吸机、智能呼吸机等。
定压型呼吸机、定容型呼吸机、压力支持型呼吸机等。
有创呼吸机、无创呼吸机等。
适应症与禁忌症说明
呼吸衰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水肿、肺不张、呼吸窘迫综合征等。
适应症
气胸、大量胸腔积液、严重肺大泡、咯血等。
如新生儿、孕妇、老年人等,需根据具体情况评估。
相对禁忌症
心跳呼吸停止、严重低血压、昏迷、严重脑水肿等。
绝对禁忌症
01
02
04
03
特殊人群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02
操作流程规范
设备预检与参数初始化
确保呼吸机电源连接稳定,开机后检查设备各项功能是否正常。
检查设备电源
根据患者情况和治疗需要,设定合适的通气模式、潮气量、呼吸频率、吸呼比等参数。
设定参数
按照设备操作手册,对参数进行初始化设置,确保呼吸机处于待机状态。
初始化参数
患者管路连接标准
检查管路
检查管路是否畅通,有无打折、扭曲等异常情况。
03
将管道固定在患者头部或身上,防止管道晃动或脱落。
02
管道固定
气道管路连接
将呼吸机与患者气道管路连接,确保连接紧密,防止漏气。
01
生命体征实时监测
监测呼吸频率
通过呼吸机或独立呼吸监测设备,实时监测患者呼吸频率,确保通气效果。
01
监测血氧饱和度
通过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实时反映患者血氧饱和度情况,及时调整呼吸机参数。
02
监测血压和心率
根据需要,监测患者血压和心率,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03
03
参数设置指南
容量控制通气
压力控制通气
设置潮气量、呼吸频率和吸呼比,适用于自主呼吸较弱或需完全控制呼吸的患者。
设置吸气压力、呼吸频率和吸呼比,适用于肺顺应性较差或需限制气道压力的患者。
通气模式选择策略
同步间歇指令通气
在指令通气之间允许自主呼吸,适用于撤机过程中的患者。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在自主呼吸基础上,提供持续的气道正压,适用于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和自主呼吸不稳定的患者。
潮气量与氧浓度调节
根据患者的理想体重、通气模式和呼吸频率设定,确保患者获得足够的通气量,同时避免肺泡过度扩张。
潮气量
氧浓度
监测
根据患者动脉血氧分压和氧饱和度来调节,通常设置在使动脉血氧饱和度维持在94%-98%的范围内。
持续监测潮气量和氧浓度,根据患者的临床状况随时调整。
报警阈值设定原则
气道压力报警
氧浓度报警
潮气量报警
报警音量和持续时间
设置过高和过低的报警阈值,以防止气道压力过高或过低对患者造成伤害。
设置潮气量过低报警,确保患者获得足够的通气量;设置潮气量过高报警,防止肺泡过度扩张。
设置氧浓度过低报警,以确保患者获得足够的氧气供应;氧浓度过高时也应报警,避免氧中毒。
确保报警音量足够大,能在嘈杂环境中听到;设置适当的报警持续时间,以便及时响应并处理报警。
04
并发症处理要点
气压伤识别与干预
包括肺气压伤、中耳气压伤、胃肠气压伤等,需及时识别。
气压伤的类型
如胸痛、呼吸困难、咳嗽、咯血、腹痛、呕吐等,应密切监测。
气压伤的临床表现
立即停止机械通气,给予吸氧,并根据病情进行相应处理,如穿刺排气、胃肠减压等。
气压伤的紧急处理
人机对抗的原因
如患者呼吸与呼吸机不同步、参数设置不当、气道分泌物过多等。
人机对抗解决流程
人机对抗的识别
监测患者呼吸频率、节律、深度及呼吸机参数的变化,及时发现异常。
人机对抗的处理
调整呼吸机参数,如呼吸频率、潮气量、吸气压等;清理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更换呼吸机模式或停机。
感染预防控制措施
呼吸机相关肺炎的预防
定期清理呼吸机管路和集水瓶,保持无菌状态;加强口腔护理,避免误吸;合理应用抗生素。
其他部位感染的预防
医务人员的手卫生
如尿路感染、导管感染等,需加强患者的基础护理和导管管理,定期更换导管并保持无菌状态。
接触患者前后应洗手或使用手消毒液,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1
2
3
05
维护保养标准
日常清洁消毒步骤
外部清洁
清洗消毒
内部清洁
清洗后干燥
用湿润的无绒软布或纱布清洗呼吸机的外部表面,避免使用有机溶剂或腐蚀性清洁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