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创呼吸机在呼衰的应用
演讲人:
日期:
目录
CATALOGUE
基础概念与适应症
临床操作规范
应用场景与模式选择
疗效评估指标
多学科协作流程
前沿发展与挑战
01
基础概念与适应症
PART
呼衰的病理生理特征
氧合障碍
酸碱平衡失调
二氧化碳潴留
呼吸肌疲劳
呼衰时,肺部氧气交换受损,导致血氧饱和度下降,出现低氧血症。
呼吸衰竭时,体内二氧化碳排出受阻,导致高碳酸血症。
呼衰时,由于氧合障碍和二氧化碳潴留,可能引起酸碱平衡失调。
呼吸衰竭后期,呼吸肌可能因长时间过度工作而疲劳,导致呼吸衰竭加重。
无创呼吸机定义及分类
01
定义
无创呼吸机是一种通过面罩或鼻罩等无创方式连接患者,提供正压通气,以改善或纠正呼吸衰竭的医疗器械。
02
分类
根据使用场景和功能不同,无创呼吸机可分为家用和医用两种类型。其中,医用无创呼吸机性能更为强大,可用于治疗各种呼吸衰竭。
适应症与禁忌症分析
无创呼吸机适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急性心源性肺水肿等导致的呼吸衰竭,以及胸部外伤或手术后的呼吸衰竭等。
适应症
无创呼吸机不适用于意识障碍、自主呼吸微弱或消失、严重的面部创伤或畸形、气道分泌物过多或排痰能力差等情况。在使用无创呼吸机时,需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和生命体征,及时调整治疗参数。
禁忌症
02
临床操作规范
PART
设备选择与连接方式
根据患者病情、治疗需求和医院设备条件选择适合的无创呼吸机。
设备选择
采用面罩或鼻罩连接,确保密封性,避免漏气。
连接方式
根据患者的呼吸道情况,选择是否需要配备湿化器,以减少呼吸道干燥和不适。
湿化器的使用
参数初始设置原则
6px
6px
6px
根据患者的基础肺功能和病情,设定合适的吸气压力,以保证患者能够舒适地呼吸。
吸气压力
根据患者自主呼吸频率和病情,设定合适的呼吸频率,以保证患者的通气量。
呼吸频率
设定呼气压力,以维持肺泡的扩张,避免肺泡萎陷。
呼气压力
01
03
02
根据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和氧分压,设定合适的氧浓度,以满足患者的氧需求。
氧浓度
04
监测患者生命体征
包括呼吸、心率、血压等,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观察患者舒适度
检查面罩或鼻罩是否合适,是否存在漏气或压迫,及时调整。
监测通气效果
观察患者的呼吸是否平稳,通气量是否满足需求,及时调整呼吸机参数。
评估患者意识状态
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确保患者处于清醒状态,能够配合治疗。
患者佩戴监测要点
03
应用场景与模式选择
PART
急性呼吸衰竭干预策略
急性呼吸衰竭的病理生理
急性呼吸衰竭时,肺部无法正常进行气体交换,导致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无创呼吸机可提供正压通气,帮助患者改善通气功能。
无创呼吸机的应用时机
急性呼吸衰竭的模式选择
在急性呼吸衰竭早期,尽早使用无创呼吸机可避免气管插管和有创机械通气,减少并发症和医疗费用。
常用模式包括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和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具体选择需根据患者病情和呼吸衰竭类型而定。
1
2
3
慢性呼吸衰竭长期管理
慢性呼吸衰竭通常由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等慢性疾病引起,肺通气和换气功能受损,导致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
慢性呼吸衰竭的病理生理
对于慢性呼吸衰竭患者,长期应用无创呼吸机可提高生活质量,减少急性加重次数,延长生存期。
无创呼吸机的长期应用
常用模式为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可设置较高的吸气压力和较低的呼气压力,帮助患者克服气道阻力,改善通气。
慢性呼吸衰竭的模式选择
高流量氧疗可提供恒定氧浓度和湿度,满足患者较高的吸氧需求,同时可产生一定气道正压,减少上气道塌陷和阻力。
高流量与双水平模式对比
高流量氧疗的特点
双水平正压通气可设置两个压力水平,即较高的吸气压力和较低的呼气压力,帮助患者克服气道阻力,改善通气效率。
双水平正压通气的特点
对于轻中度呼吸衰竭患者,高流量氧疗和双水平正压通气均能有效改善症状。但对于重度呼吸衰竭患者,双水平正压通气可能更为有效,因为它能提供更好的通气支持和氧合效果。
两者在呼吸衰竭中的应用
04
疗效评估指标
PART
血气分析动态监测
pH值
反映酸碱平衡状况,正常范围为7.35-7.45。
动脉血氧分压(PaO2)
反映血液中物理溶解的氧分子所产生的压力,正常值范围为95-100mmHg。
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
反映血液中二氧化碳分子所产生的压力,正常值范围为35-45mmHg。
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
反映血红蛋白的氧饱和度,正常值范围为95%-100%。
呼吸功能改善标准
呼吸频率
正常成人呼吸频率为12-20次/分钟,呼衰患者呼吸频率通常增快,改善后应逐渐降至正常范围。
02
04
03
01
呼吸困难程度
通过患者的主观感受来评估,如呼吸困难程度减轻,说明呼吸功能有所改善。
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