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呼吸机吸痰技术操作规范.pptx
文件大小:4.73 MB
总页数:27 页
更新时间:2025-06-20
总字数:约2.78千字
文档摘要

呼吸机吸痰技术操作规范

演讲人:

日期:

目录

CATALOGUE

02

操作前准备规范

03

标准化操作流程

04

并发症预防处理

05

效果评估与优化

06

设备维护管理

01

技术基础认知

01

技术基础认知

PART

定义与基本原理

呼吸机吸痰定义

利用呼吸机产生的气流,通过人工气道(如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等)将痰液吸出,以保持呼吸道通畅的操作。

01

基本原理

通过呼吸机产生的正压,将气体输送至肺泡,使肺泡充气扩张,同时利用吸气时产生的负压将痰液吸出。

02

临床应用目的

清除呼吸道分泌物,维持通气功能,防止因痰液堵塞而引起窒息。

保持呼吸道通畅

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减少细菌滋生,降低肺部感染的风险。

预防呼吸道感染

通过吸痰,使肺泡重新开放,提高气体交换效率,改善患者的通气和换气功能。

改善肺通气和换气功能

适应症与禁忌症

01

适应症

适用于各种原因导致的呼吸道分泌物增多、排痰不畅的患者,如呼吸衰竭、术后患者、昏迷患者等。

02

禁忌症

对于咽反射亢进、严重咯血、活动性肺结核、未经治疗的气胸或纵膈气肿等患者,应慎用或禁用呼吸机吸痰技术。

02

操作前准备规范

PART

是否为清醒、昏迷或烦躁不安。

评估患者意识状态

痰液量、粘稠度及是否能自行咳出。

评估患者痰液情况

01

02

03

04

包括呼吸频率、节律、深浅度及呼吸困难程度。

评估患者呼吸状况

包括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

评估生命体征

患者状态评估要点

一次性吸痰管

确保无菌、无破损、型号适宜。

无菌手套

进行吸痰操作时佩戴,防止交叉感染。

无菌生理盐水

用于湿润吸痰管及稀释痰液。

消毒纱布或棉签

用于清洁患者口鼻及吸痰管。

01

02

03

04

负压吸引器

确保功能完好,连接吸痰管。

05

无菌用物准备清单

呼吸机参数调整标准

调整氧浓度

调整呼吸机模式

设定吸痰时间

调整负压吸引力

根据患者病情及吸痰需要,适当调节氧浓度。

在吸痰前,将呼吸机调至适当模式,如吸气末暂停模式。

根据患者病情及痰液情况,设定合理的吸痰时间。

确保负压适中,既能有效吸出痰液又不损伤患者黏膜。

03

标准化操作流程

PART

确定吸痰指征

通过听诊、观察患者呼吸状况及喉部痰鸣音等,确定是否需要吸痰。

准备吸痰设备

检查吸痰器、吸痰管、负压装置等是否完好,并确保连接正确。

调节负压

根据患者痰液粘稠度和吸痰部位,调节吸痰器的负压值,避免负压过高损伤呼吸道黏膜。

实施吸痰

将吸痰管插入患者口腔或气管内,缓慢移动并旋转吸痰管,直至吸尽痰液。

吸痰路径分解步骤

负压控制关键手法

负压调节原则

根据患者痰液粘稠度、气道阻力及吸痰管规格等因素,合理调节负压值。

01

负压调节范围

一般控制在-20kPa至-40kPa之间,避免负压过高或过低影响吸痰效果。

02

负压调节方法

通过旋转吸痰器上的负压调节旋钮,实现负压的精细调节,确保吸痰过程的安全和有效性。

03

无菌操作实施要点

无菌物品准备

确保吸痰管、负压装置等无菌物品的清洁和有效性,避免交叉感染。

无菌操作手法

无菌物品处理

在吸痰过程中,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如佩戴无菌手套、口罩等,确保操作过程中的无菌环境。

吸痰结束后,及时将吸痰管等物品放入医疗废物容器中,并进行适当的消毒和处理,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

1

2

3

04

并发症预防处理

PART

常见并发症类型

6px

6px

6px

吸痰时可能将痰液推至更深的气道,导致患者呼吸困难。

气道堵塞

吸痰管在气道内反复操作,可能损伤气道黏膜,引起出血或感染。

气道损伤

吸痰时可能导致患者短暂缺氧,尤其是对于肺功能不全的患者。

缺氧

01

03

02

吸痰刺激可能引起支气管痉挛,导致呼吸困难加重。

支气管痉挛

04

气道损伤预防措施

正确选择吸痰管

负压调节

手法轻柔

气道湿化

选择适当型号和硬度的吸痰管,避免过粗过硬导致气道损伤。

调整负压大小,避免负压过大导致气道黏膜损伤。

在吸痰过程中,注意手法轻柔,避免过度刺激和损伤气道黏膜。

通过雾化吸入等方式,保持气道湿润,有助于痰液排出并减少损伤。

缺氧应急处理方案

一旦发现患者出现缺氧症状,应立即停止吸痰操作。

立即停止吸痰

迅速给予患者高浓度氧气吸入,缓解缺氧症状。

在应急处理过程中,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心率、血压、呼吸频率等,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给予高浓度氧气吸入

如患者缺氧严重且无法缓解,应立即进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建立人工气道。

紧急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

01

02

04

03

生命体征监测

05

效果评估与优化

PART

分泌物清除评价指标

分泌物清除率

评价吸痰操作后,患者呼吸道内分泌物的清除程度。

01

呼吸道通畅度

观察吸痰后患者呼吸道是否通畅,有无呼吸困难等症状。

02

生命体征变化

监测吸痰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