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有创呼吸机临床应用解析.pptx
文件大小:2.52 MB
总页数:27 页
更新时间:2025-06-20
总字数:约3.14千字
文档摘要

有创呼吸机临床应用解析演讲人:日期:

目录CATALOGUE02机械原理解析03适应症与禁忌症04临床操作规范05并发症防控06设备维护要点01设备基础认知

01设备基础认知PART

核心功能定义呼吸支持气道管理氧合功能监测和报警通过有创呼吸机,可以提供氧气和通气支持,确保患者能够维持正常的呼吸功能。有创呼吸机可以提高患者的血氧饱和度,从而满足身体对于氧气的需求。通过有创呼吸机可以维持患者呼吸道通畅,防止窒息和呼吸衰竭的发生。有创呼吸机具有实时监测和报警功能,能够及时发现并处理患者呼吸异常情况。

技术发展历程早期的有创呼吸机采用机械通气方式,主要通过手动控制通气频率和潮气量来实现呼吸支持。早期技术电子控制技术智能化技术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有创呼吸机开始实现自动化控制,能够根据患者的呼吸状况自动调整通气参数。现代有创呼吸机采用先进的智能化技术,可以实现自主呼吸与机械通气的协调,减少人机对抗,提高治疗效果。

主流型号对比呼吸模式不同型号的有创呼吸机具有不同的呼吸模式,包括控制通气、辅助通气、自主呼吸等,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01通气效率不同型号的有创呼吸机通气效率存在差异,具体表现为潮气量、呼吸频率和吸入氧浓度等方面的不同。02监测指标不同型号的有创呼吸机监测指标不尽相同,但通常包括血氧饱和度、血压、心率等关键指标,需综合评估患者情况。03人机交互现代有创呼吸机通常配备有触摸屏、按键等人机交互界面,方便医护人员进行操作和设置,同时也提高了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04

02机械原理解析PART

正压通气机制吸气相正压吸气时,呼吸机通过增加气道压力,使肺泡内压升高,从而改善通气。01呼气相正压呼气时,呼吸机仍然保持一定的气道压力,防止肺泡塌陷,提高肺容积。02呼气末正压在呼气末,呼吸机通过阀门或活塞的调节,使气道压力略高于大气压,从而维持肺泡的膨胀状态。03

容量/压力控制模式容量/压力双重控制模式结合容量和压力控制模式的优点,既保证通气量又避免过高的气道压力。03呼吸机按预设的气道压力进行通气,通过调节压力水平和吸气时间来保证通气量。02压力控制模式容量控制模式呼吸机按预设的潮气量进行通气,通过调节流量和吸气时间来保证通气量。01

触发灵敏度原理呼吸机通过感知患者的吸气努力,当吸气负压达到一定水平时,触发呼吸机开始送气。吸气触发灵敏度呼吸机通过感知患者的呼气努力,当呼气流量降低到一定水平时,触发呼吸机转为呼气相。呼气触发灵敏度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适当调节触发灵敏度,使呼吸机的响应更加灵敏和舒适。触发灵敏度调节

03适应症与禁忌症PART

急性呼吸衰竭指征重度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无法通过自主呼吸维持足够的氧合和通气,需机械通气支持。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肺部严重病变导致氧合障碍,需机械通气改善氧合。急性肺水肿迅速发展的肺水肿导致严重低氧血症,机械通气可减轻肺水肿。急性呼吸衰竭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机械通气可支持患者全身器官功能。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长期慢性通气不足,需机械通气辅助呼吸。神经肌肉疾病如重症肌无力、吉兰-巴雷综合征等,导致呼吸肌无力。胸部外伤或手术如肋骨骨折、气胸、胸部手术等,影响正常呼吸功能。呼吸道梗阻如肿瘤、异物等导致呼吸道阻塞,需机械通气保持呼吸道通畅。慢性疾病应用场景

绝对禁忌情形6px6px6px血容量严重不足,机械通气可能进一步加重缺血缺氧。未纠正的低血容量性休克机械通气可能使肺大泡破裂,导致气胸。严重肺大泡机械通气可能加重气胸,导致呼吸循环衰竭。未经处理的张力性气胸010302机械通气可能加重心脏负担,引发严重心律失常。急性心梗或严重心律失常04

04临床操作规范PART

管路连接标准流程管路连接前检查管路连接顺序管路固定检查连接口漏气检查呼吸机管路、湿化器、过滤器和连接部件是否完好、清洁和连接正确。按照呼吸机说明书和操作流程,依次连接呼吸机管路、湿化器、过滤器等部件,确保连接紧密。管路连接完成后,用管路固定夹或绷带将管路固定在适当位置,避免管路滑动或扭曲。连接完成后需检查各连接口是否漏气,确保呼吸机工作时不会出现气路泄漏。

参数初始设置原则潮气量根据患者体重和病情,设置初始潮气量,以保证患者获得足够的通气量气压力根据患者病情和呼吸机类型,设置初始吸气压力,以保证患者获得足够的通气支持。呼吸频率根据患者自主呼吸情况和病情,设置初始呼吸频率,以避免过度通气或通气不足。呼气末正压呼气末正压的设置需根据患者病情和呼吸机的性能进行调整,以确保患者获得最佳的通气效果。

患者同步性调试观察患者呼吸在呼吸机开始工作后,需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情况,包括呼吸频率、深度和节奏等。01调整呼吸机参数根据患者呼吸情况和病情,及时调整呼吸机参数,包括潮气量、呼吸频率、吸气压力等,以提高患者的同步性。02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