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医院生态,影响深远!医药整风运动对医院全面影响解析
医药整风运动是近年来国家为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患者权益、防止医疗腐败而采取的一系列重要措施。本文基于药融咨询发布的《反腐整风运动下医疗及药企产业变局分析》报告部分内容,将从医药分离、薪酬制度改革、医疗行业整风结果、药物上市路径以及学术会议专业化等方面,深入分析医药整风对医院的影响。
医药分离制度的推进与借鉴
医药分离的目的和意义:医药分离旨在保护患者权益、防止医疗腐败、保障药品质量安全,并增强患者对药品的选择权和医生的诊疗自主权。同时,该制度旨在减少医生和医院对药品销售利益的依赖,促进医疗服务的公正性和专业性。
我国不同时期的医药分业情况
(1)90年代末,收支分开将医院医疗收支和药品收支分开管理,分别核算。通过降低药品收入在医院收入中所占的比重,促进医院提供合理的医疗服务。
(2)2000年,营销分开切断医疗机构和药品营销之间的直接经济利益联系,解决当前存在的以药养医问题,对医院的药品收入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最终把医院的门诊药房改为药品零售企业。
(3)2009年,收入分开切断药品收入与医院的经济联系,取消药品加成、零差率、三渠道变两渠道等。
日本所采用的医药分离制度是将医院的诊疗服务与药物销售完全分开。医生负责疾病诊断和治疗,药物需要到药店购买。这种制度减少了医生因药品销售而获利的机会,进而减少了贪腐和不当药物推销的情况。借鉴日本的医药分离制度对于改善中国的医疗制度有积极的意义。
日本医药分业发展
日本从1874年首次提出“医药分业”至今,已经超过百年,在此期间陆续出台各种制度,通过医药分业、提高医疗服务、调整技术价格、药品基准差价控制、出台相关法律等组合措施,使得日本“医药分业”逐渐成熟,破除了“以药养医”的机制。
2020年,日本医药分业率达到75.7%,部分核心城市和区域分业率达80%,其中秋田县2020年分业率近90%,显示了该制度在日本的成熟与成功。
二、薪酬制度医改政策回顾
医药整风对医院的影响,也促进了薪酬制度医改。针对医疗行业出现的不同问题,国家逐步完善公立医院薪酬政策,鼓励对主要负责人实行年薪制,将业绩与薪酬脱钩,将改变公立医院的经营导向、促进医疗事业发展均衡化、公平化、合理化,并有效降低群众看病就医的实际负担以及医务者的非本职工作压力。
国家关于公立医院薪酬制度医改政策:
(1)2006年10月,在《卫生事业单位贯彻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的实施意见》中,将岗位绩效工资制度确立为公立医院基本工资制度。
(2)2011月2月,在《关于印发医药卫生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1-2020年)的通知》中,提出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建立以服务质量、服务数量和服务对象满意度为核心,以岗位职责和绩效为基础的考核和激励机制。
(3)2017年2月,在《关于开展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中,鼓励公立医院主管部门对公立医院主要负责人探索实行年薪制。允许医疗卫生机构突破现行事业单位工资调控水平,允许医疗服务收入扣除成本并按照规定提取各项基金后主要用于人员奖励。
(4)2020年7月,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20年下半年重点工作任务》中,提出深化薪酬制度和编制管理改革,落实“两个允许”要求,全面推开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指导地方完善公立医院薪酬总量核定、内部绩效考核和收入分配办法,建立健全医疗卫生机构保障与激励相结合的运行机制。
(5)2021月6日,在《关于深化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中,充分落实公立医院的分配自主权,医院在核定的薪酬总量内,可以采取多种方式自主分配。公立医院可探索建立适合实际的薪酬制度,最大限度体现岗位职责和知识价值,实行以岗定责、以岗定薪、责薪相适、考核兑现。
(6)2023年7日,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23年下半年重点工作任务》中,深化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合理确定内部薪酬结构,注重医务人员的稳定收入和有效激励。严禁向科室和医务人员下达创收指标,医务人员薪酬不得与药品、卫生材料、检查、化验等业务收入挂钩。
三、医药整风运动的结果:医生不倾向多排工作、公立医院流量承压、倾向多点执业
公立医院医生薪酬结构不合理导致不合理的医疗服务行为。以服务患者的数量以及提供医疗服务的数量等作为获取医疗服务市场收益的直接手段,导致了过度医疗、以药养医等不合理的医疗服务行为。
为改变现下医疗乱象,国家出台的医疗行业整风政策对医生、医院在执业方向方面产生不同影响。
医生行为变化:医药整风运动下,医生的行为模式发生了显著变化。由于不合理药品销售的减少和单个患者医疗花费的降低,医生更倾向于接诊更多患者,增加在公立医院看诊期间的诊疗量。同时,民营医疗机构的市场化发展路径也为医生提供了多点执业的机会,促进了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