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动物上岗证-动物实验类模拟题与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以下哪种动物的生理结构和人类最为接近,常用于心血管疾病研究?
A.小鼠
B.大鼠
C.犬
D.猪
答案:D。猪的心血管系统在解剖学、生理学和病理生理学方面与人类有许多相似之处,如心脏大小、血管分布等,因此常用于心血管疾病的研究。小鼠和大鼠体型小,生理结构与人类差异相对较大;犬虽然也有用于医学研究,但在心血管方面不如猪接近人类。
2.实验动物环境设施的温度一般应控制在:
A.18-22℃
B.20-26℃
C.22-28℃
D.24-30℃
答案:B。适宜的温度对实验动物的健康和实验结果的准确性至关重要。20-26℃的温度范围能满足大多数实验动物的生理需求,过高或过低的温度可能会影响动物的生长、繁殖和生理功能。
3.下列哪种动物对声音刺激非常敏感,容易受到惊吓?
A.豚鼠
B.兔子
C.猫
D.猴
答案:A。豚鼠听觉敏锐,对突然的声音刺激反应强烈,容易受到惊吓,这可能会影响其生理和行为状态。兔子、猫和猴虽然也有一定的听觉,但相对豚鼠来说,对声音刺激的敏感性没有那么高。
4.实验动物饲料中蛋白质的含量一般要求在:
A.10%-15%
B.15%-20%
C.20%-25%
D.25%-30%
答案:C。不同种类和生长阶段的实验动物对蛋白质的需求量有所不同,但一般来说,实验动物饲料中蛋白质含量在20%-25%能满足大多数动物的营养需求,保证其正常的生长、发育和繁殖。
5.以下哪种方法常用于小鼠的采血?
A.心脏采血
B.眼眶采血
C.颈动脉采血
D.股动脉采血
答案:B。眼眶采血是小鼠常用的采血方法之一,操作相对简便,能采集到一定量的血液。心脏采血虽然能采集到较多血液,但对小鼠的损伤较大,死亡率较高;颈动脉采血和股动脉采血一般用于较大动物或特殊实验需求。
6.实验动物的微生物等级分类中,清洁级动物要求排除的病原体种类比普通级动物:
A.少
B.多
C.一样
D.不确定
答案:B。清洁级动物在微生物控制方面比普通级动物更严格,要求排除更多种类的病原体,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7.动物实验伦理要求在实验过程中尽量减少动物的痛苦,以下做法不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A.使用合适的麻醉剂
B.及时处理动物的伤口
C.长时间限制动物的活动
D.提供舒适的饲养环境
答案:C。长时间限制动物的活动会给动物带来身体和心理上的痛苦,不符合动物实验伦理要求。使用合适的麻醉剂可以减轻动物在实验过程中的疼痛;及时处理动物的伤口有助于动物的康复;提供舒适的饲养环境能提高动物的福利。
8.以下哪种动物常用于药物的生殖毒性研究?
A.仓鼠
B.家鸽
C.蟾蜍
D.斑马鱼
答案:A。仓鼠的生殖周期短,繁殖能力强,对药物的生殖毒性反应较为敏感,因此常用于药物的生殖毒性研究。家鸽、蟾蜍和斑马鱼在生殖毒性研究方面应用相对较少。
9.实验动物设施的空气洁净度一般要求达到:
A.十万级
B.万级
C.千级
D.百级
答案:B。实验动物设施的空气洁净度一般要求达到万级,以防止空气中的微生物和尘埃对实验动物造成污染,影响实验结果。十万级的洁净度相对较低,千级和百级的洁净度要求过高,一般用于特殊的实验环境。
10.给大鼠灌胃时,灌胃针的插入深度一般为:
A.2-3cm
B.3-5cm
C.5-7cm
D.7-9cm
答案:B。大鼠灌胃时,灌胃针的插入深度一般为3-5cm,过浅可能导致药物不能准确进入胃内,过深则可能损伤大鼠的食管和胃部。
11.实验动物的饮水一般应经过:
A.过滤处理
B.消毒处理
C.软化处理
D.以上都是
答案:D。实验动物的饮水需要经过过滤处理去除杂质,消毒处理杀灭水中的微生物,软化处理降低水中的硬度,以保证动物的健康。
12.以下哪种动物的体温调节能力较差,对环境温度变化较为敏感?
A.小鼠
B.兔子
C.鸡
D.羊
答案:A。小鼠体型小,体表面积相对较大,体温调节能力较差,对环境温度变化较为敏感。兔子、鸡和羊的体温调节能力相对较强。
13.在动物实验中,标记动物的目的不包括:
A.便于识别动物
B.记录动物的实验数据
C.防止动物逃跑
D.观察动物的生长情况
答案:C。标记动物主要是为了便于识别动物个体,记录其实验数据和观察生长情况等,防止动物逃跑并不是标记动物的主要目的。
14.实验动物的垫料应具有的特点不包括:
A.吸湿性好
B.无刺激性
C.易发霉
D.来源广泛
答案:C。实验动物的垫料应具有吸湿性好、无刺激性、来源广泛等特点,易发霉的垫料会滋生微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