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翻译理论试题及答案.doc
文件大小:26.61 KB
总页数:5 页
更新时间:2025-06-20
总字数:约2.62千字
文档摘要

翻译理论试题及答案

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题)

1.提出“信达雅”翻译标准的是()

A.严复B.鲁迅C.林语堂D.傅雷

2.“功能对等”理论的提出者是()

A.尤金·奈达B.彼得·纽马克C.乔治·斯坦纳D.安德烈·勒菲弗尔

3.以下哪种翻译方法更注重译文与原文在形式和内容上的贴近()

A.异化B.归化C.音译D.意译

4.翻译中“context”通常指()

A.文本B.语境C.文化D.背景

5.把“Tobeornottobe,thatisaquestion.”翻译为“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问题”运用了()

A.直译B.意译C.增译D.减译

6.彼得·纽马克提出的文本类型不包括()

A.表达型文本B.信息型文本C.呼唤型文本D.描述型文本

7.翻译过程的三个步骤不包括()

A.理解B.表达C.校对D.编辑

8.“动态对等”后来发展为()

A.形式对等B.语义对等C.功能对等D.文化对等

9.以下属于语言学派翻译理论代表人物的是()

A.卡特福德B.德里达C.巴斯内特D.勒菲弗尔

10.“翻译即叛逆”这一观点与()理论相关

A.操纵理论B.解构主义理论C.功能派理论D.目的论

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题)

1.常见的翻译标准有()

A.忠实B.通顺C.优美D.灵活

2.以下属于翻译中文化因素的有()

A.风俗习惯B.宗教信仰C.历史典故D.语言结构

3.尤金·奈达的翻译理论核心概念包括()

A.功能对等B.动态对等C.形式对等D.文化对等

4.翻译中常用的技巧有()

A.词性转换B.语序调整C.分译合译D.正反译

5.彼得·纽马克提出的翻译方法有()

A.语义翻译B.交际翻译C.归化翻译D.异化翻译

6.属于功能派翻译理论的有()

A.目的论B.连贯原则C.忠实原则D.对等原则

7.翻译过程中理解阶段需要考虑的因素有()

A.语法结构B.词汇含义C.语境D.文化背景

8.以下哪些属于翻译研究的新方向()

A.认知翻译学B.语料库翻译学C.社会翻译学D.女性主义翻译理论

9.翻译批评的标准包括()

A.准确性B.流畅性C.风格再现D.文化适应性

10.影响翻译策略选择的因素有()

A.翻译目的B.原文文本类型C.目标读者D.翻译时间

判断题(每题2分,共10题)

1.翻译标准是固定不变的。()

2.异化翻译方法更适合所有类型的文本。()

3.功能对等理论强调译文与原文在语言形式上的一致。()

4.翻译中增译和减译是为了使译文更符合目标语的表达习惯。()

5.语义翻译更注重译文的交际效果。()

6.翻译过程只需要关注语言层面,无需考虑文化因素。()

7.目的论认为翻译的目的决定翻译策略。()

8.文本类型对翻译方法的选择没有影响。()

9.翻译批评只能从语言准确性角度进行。()

10.不同的翻译理论之间是相互排斥的。()

简答题(每题5分,共4题)

1.简述“信达雅”翻译标准的内涵

答:“信”指忠实于原文内容,不歪曲、不遗漏;“达”要求译文通顺流畅,符合目标语表达习惯;“雅”强调译文有一定文采,风格得体。三者相辅相成,是衡量译文质量的重要标准。

2.简述异化和归化翻译方法的区别

答:异化翻译保留原文的文化特色、语言形式,让读者感受异国风味;而归化翻译则以目标语读者为导向,将原文内容和形式调整得更符合目标语习惯,使译文更易理解。

3.简述目的论的主要内容

答:目的论认为翻译行为由翻译目的决定。翻译目的决定了翻译策略的选择,翻译过程中要遵循目的原则、连贯原则和忠实原则,以实现译文在目标语环境中的预期功能。

4.简述翻译中文化因素处理的重要性

答:文化因素贯穿于语言表达中。翻译时若不恰当处理文化因素,会导致译文误解或失去原文韵味。恰当处理能促进文化交流,让读者更好理解异国文化,使译文准确传达原文意义和风格。

讨论题(每题5分,共4题)

1.在翻译实践中,如何平衡忠实于原文和译文的流畅性?

答:理解原文是基础,确保忠实原文语义和风格。表达时按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