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义的辨析和应用;一、多义词
词汇中单义词并不多,更多的是多义词。如:
(一)「熟」
1食物烧煮到可以吃的程度。如「饭熟了」。
2植物的果实或种子长成了。如「木瓜熟了」
3常接触,知道得清楚。如「我们很熟」。
4功夫深,做起来不费力。如「他把功课温习得很熟」。;;二、同义词;;;三、近义词的辨析;;;;;;;;;;;D、从词的内部结构来辨别:;;;四、反义词;;;五、同义词和反义词的修辞功能;(一)同义词在实际语言中的功能;(二)反义词在实际语言中的功用;3.运用反义词构成哲理性语句,可使语言精警含蓄。
*温故知新。
*礼轻情意重。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4.运用反义词加强语气,可使语言造意深厚。
*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死有轻于鸿毛,重于泰山。;5.运用反义词组成对偶句,可以增加语言的表现力。例如:
*革命家赤胆忠心,虽死犹生;野心家祸国殃民,生不如死。
*勤奋是点燃智慧的火花,懒惰是埋葬天才的坟墓。
*良言入耳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严以律己,宽以待人。;6.运用反义词构成肯定否定说法,可以使语言错综婉曲。例如:
*这个很好,那个也不赖。
*一向过着朴素的生活,没有奢侈过。
*这人脾气不好。
7.运用反义关系构成反语,可使语言具有讽刺性和幽默感。例如:
*可爱的洋鬼子(正话反说)。
*你太可爱了─可怜没人爱。
*你真天才─天生的蠢才。;
8.运用反义关系仿造偶发句,可使语言富诙谐。例如:
*外丹功─内丹功。
*长舌妇─长舌男。
*细菌─粗菌。
*像的是外貌,不像的是内貌。;六、词汇的运用;;;(二)有规范
现代汉语词汇的来源,纵的历时方面,继承自古而来的词语,加上适应当前社会和时代需要的新词语。横的共时方面,则有因文化交流而有的外来词、方言词和行话。
1.文言陈语:例如台甫(您)、贵庚、令嫒、劳瘁(辛苦)。
2.方言土语:例如难活(不舒服)、咋整(怎么了)。
3.外来词语:例如音译-德律风、马达、拷贝。
4.行业用语(专门术语):例如:蒙太奇(特写)、??发、撇条、条子、双季稻。;修改病句:;;;天长地久;;;;;字体规范;;(三)辨析词语
1.识别不同的义项
(1)讲─说。(2)想念─惦念。
(3)激励─勉励─鼓励─奖励
2.衡量语义的轻重
(1)爱惜─珍惜。(2)妨碍─妨害。
3.掌握范围的大小
(1)食物─食品。(2)教室─课堂。
(3)局面─场面。(4)辽阔─广阔─宽阔
4.分清使用对象
(1)肥─胖。(2)爱护─爱戴。
(3)豢养─抚养─赡养─奉养;(四)区别词语的色彩
1. 感情色彩
褒义中性义贬义
成果 结果后果
赞同 同意附和
2. 语体色彩
白话文言
吵架口角
读阅读
聊天谈话
穷贫穷;八、词语的错用;;九、词义的演变与名称的改换;所以,词并不直接代表客观事物,而是人们对客观事物进行抽象概括所形成的概念。又,词所代表的具体内容往往很复杂,不能因某一方面有若干变化,就放弃既有的词形。因此词义有纵横的变化因素。;词义的演变归纳有三:扩大、缩小、转移
(1)词义的扩大:
由专名扩大到一般通名,由局部扩大到全体,由小范围扩大到大范围。;词例;词例;(3)词义的转移:原因----
1.因事物的界线含混不清。如:股臀
2.因事物之间有类似之处。如:嗅闻
3.因事物之间有某种关联。如:兵器士兵;词例;(二)名称的改换;
(1)原有细微差异的近义词,失去了区别的必要。如:
A.騤、骢、驳、騢、骠、骊、驹…→统一于马
B.须、髣、髭、髯→统一于胡子
C.雉曰雊、犬曰吠、虎曰啸、马曰嘶→统一于叫
D.沐发、沫面、浴身、澡手、洗脚→统一于洗
E.豕、豝、豥、豨、豥、豜……→统一于猪
F.马一岁曰马、二岁曰驹、三岁曰駣、八岁曰马八、马高六尺曰骄、七尺曰騋、八尺曰龙
→统一于马;(2)语言交际面扩大,方言词进入通语。
父母/爸妈/爹娘好/棒
船/舟什么/啥搞/做
(3)与异民族接触吸收了外来词
坏/歹驿/站名家/理则学/论理学/逻辑
(4)文化的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