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意外伤的急救处理
演讲人:
日期:
目录
02
骨折固定方法
01
创伤出血类急救
03
烧伤烫伤处置
04
窒息急救方案
05
中毒事件应对
06
心脏骤停急救
01
创伤出血类急救
直接压迫止血操作步骤
发现出血时,应立即用干净的纱布或绷带直接压迫伤口,以减少出血量。
立即压迫伤口
将伤肢抬高至心脏水平以上,以减缓血流速度,减少出血量。
抬高伤肢
持续压迫直至出血停止,一般需要5-15分钟,如出血不止需及时就医。
压迫时间
止血带使用注意事项
6px
6px
6px
选择宽度适宜、弹性好的止血带,避免过窄或过紧。
止血带选择
绑扎力度应适中,以能止血但不伤皮肤为宜,避免过紧导致局部组织坏死。
绑扎力度
绑扎止血带的位置应靠近伤口的近心端,即离心脏较近的一侧。
绑扎位置
01
03
02
每隔40-60分钟,需放松止血带1-2分钟,以防止肢体缺血坏死。
放松时间
04
伤口包扎材料选择标准
清洁度
选择的包扎材料应保证清洁无菌,避免感染。
01
透气性
包扎材料应具有良好的透气性,避免伤口潮湿,有利于伤口愈合。
02
吸湿性
包扎材料应具有较好的吸湿性,能够吸收伤口渗出的血液和分泌物。
03
柔软性
包扎材料应柔软舒适,避免对皮肤造成二次损伤。
04
02
骨折固定方法
临时夹板固定原则
夹板选择
夹板固定
松紧适度
保持肢体功能位
选择硬度适中、弹性好的材料,如树枝、木棍、纸板等,长度应超过骨折两端关节。
将夹板垫在骨折部位下方,用绷带或布条将夹板与肢体固定,避免移位。
固定时要松紧适度,过紧会影响血液循环,过松则起不到固定作用。
固定时要保持肢体功能位,尽可能保持关节活动。
关节脱位复位禁忌
关节脱位后不可盲目复位,以免造成二次损伤。
禁止盲目复位
复位时应顺应关节的生理结构,不可强行复位。
禁止强行复位
复位后应固定一段时间,避免再次脱位。
禁止复位后随意活动
关节脱位后应尽快就医,进行专业复位和治疗。
尽快就医
保持脊柱稳定
搬运时要保持脊柱的稳定性,避免弯曲或扭曲。
01
多人协同
搬运时应由多人协同完成,保持动作一致。
02
平托或翻滚
搬运时应采用平托或翻滚的方法,避免脊柱受力过大。
03
紧急送医
脊柱损伤后应立即送医,进行专业救治。
04
脊柱损伤搬运规范
03
烧伤烫伤处置
降温处理时效性要求
立即用冷水冲洗
烧伤或烫伤后应立即用冷水冲洗伤处至少10-20分钟,以降低皮肤温度和减少伤害深度。
01
冷水温度
冷水的温度应适中,约在15-20℃之间,避免使用冰水,以免引起冻伤。
02
去除衣物
在冲洗的过程中,应尽可能去除伤处的衣物,但要避免撕破水泡。
03
水泡保护操作要点
对于烧伤或烫伤后形成的水泡,应尽量保持其完整,避免破裂,以减少细菌感染的风险。
避免破裂
消毒处理
敷料包扎
如果水泡已经破裂,应使用消毒棉球或纱布轻轻擦干伤口周围的液体,然后涂抹适量的抗生素药膏,预防感染。
处理完伤口后,应使用无菌敷料进行包扎,以保护伤口免受外界污染和刺激。
化学烧伤冲洗优先级
迅速冲洗
化学烧伤后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伤处,以稀释和去除化学物质,减轻其对皮肤的伤害。
01
冲洗时间
冲洗时间应不少于15-20分钟,直到化学物质被彻底冲洗掉。
02
去除衣物
在冲洗的过程中,应迅速去除伤处的衣物,以避免化学物质继续渗透和扩散。
03
注意化学物质性质
在处理化学烧伤时,应特别注意化学物质的性质,选择合适的冲洗方法和冲洗液。对于某些化学物质,如浓硫酸等,应先用干布或吸水物质吸去皮肤上的化学物质,然后再用清水冲洗。
04
04
窒息急救方案
海姆立克手法实施条件
患者意识清醒
救援人员站于患者身后
患者站立或坐位
海姆立克手法适用于意识清醒的窒息患者,当患者因异物梗阻导致窒息时,应首先采用此方法进行急救。
实施海姆立克手法时,患者应保持站立或坐位,以便利用重力和胸内压的作用,将异物排出。
救援人员应站在患者身后,环抱患者腰部,并一手握拳,拇指侧紧贴患者腹部中线,另一只手包住拳头,并快速向上、向内用力,帮助患者将异物排出。
拍背法
若拍背法无效,可采用胸部快速按压法,即将婴幼儿面朝上平躺,救援人员用两指按压胸骨下部,使胸腔压力突然增加,将异物冲出。
胸部快速按压法
呼叫急救人员
在进行上述急救措施的同时,应尽快呼叫急救人员前来救援,以免延误治疗时机。
对于婴幼儿的气道梗阻,可以采用拍背法,即将婴幼儿面朝下放在膝盖上,头部略低,胸部略高,用手掌在婴幼儿背部用力拍打,帮助异物排出。
婴幼儿气道梗阻处理
无意识患者气道开放
对于无意识的患者,应迅速将其头部后仰,抬起下巴,使气道保持开放状态,以便空气能够顺畅进入肺部。
开放气道
清理口腔异物
进行人工呼吸
开放气道后,应迅速清理患者口腔内的异物,如呕吐物、分泌物等,以保持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