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教育研究方法模拟练习题+参考答案解析
一、单选题(共60题,每题1分,共60分)
1.最早提出“实验教育学”名称的是()。
A、赖依
B、杜威
C、裴斯泰洛齐
D、梅依曼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实验教育学的名称最早由德国的梅依曼提出,他主张用实验的方法来研究教育活动,从而揭示教育现象的本质和规律。赖依是实验教育学的另一位重要代表人物,他的著作《实验教育学》系统阐述了实验教育学的理论和方法。裴斯泰洛齐是瑞士著名的教育家,他强调教育要遵循自然,重视儿童的天性和主动性。杜威是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
2.浙江师范大学2014级学生郭XX的硕士学位论文属于()
A、一次文献
B、二次文献
C、零次文献
D、三次文献
正确答案:A
3.如下关于课例研究的含义的陈述,正确的是()
A、课例研究就是大学教师开展的研究
B、课例研究是教学问题研究的动态过程
C、课例研究就是课堂教学实录的研究
D、课例研究就是课堂观察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课例研究是教学问题研究的动态过程。它以课堂教学为载体,聚焦教学实践中的问题,通过教师之间的合作观察、分析、讨论、改进等一系列活动,不断优化教学过程,提升教学质量,是一个动态的研究过程。选项A课例研究并非只是大学教师开展的研究,中小学教师等也广泛参与;选项C课例研究不只是课堂教学实录的研究,还包括对教学过程的分析、改进等;选项D课例研究包含课堂观察,但不局限于此,还有更多关于教学问题的探究环节。
4.与传统教育研究范式相比较,教育行动研究是在哪里做研究的()。
A、课堂情境中
B、其它三个选项都不对
C、变量可以得到控制的环境中
D、任意环境中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教育行动研究是在实际的教育教学情境中进行研究,重点关注课堂情境中的教育实践问题,通过教师自身的实践探索来改进教学等。它不像传统教育研究范式可能会在实验室等变量可控制的环境中,而是在真实的课堂等教育情境中,所以答案是A。
5.一个独立的研究者能否在相同或相似的背景下重复研究属于()
A、外在效度
B、外在信度
C、内在信度
D、内在效度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外在信度是指研究结果能够在不同的时间、地点、研究者和研究对象等条件下被重复验证的程度。一个独立的研究者能否在相同或相似的背景下重复研究,这体现的就是研究结果的可重复性,属于外在信度的范畴。内在信度主要关注研究内部的一致性等;外在效度侧重于研究结果在不同情境的推广性;内在效度关注研究本身对自变量和因变量关系的准确测量等,均不符合题意。
6.教育行动研究的主要目的是()。
A、形成理论
B、促进学生的发展
C、将教师培养成为研究者
D、解决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教育行动研究是指在教育情境中,由教育实践者(通常指教师)进行,目的在于改善教育实践的一种研究方法。它主要关注的是解决实践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而不是将教师培养成为研究者、单纯促进学生发展或形成理论等。所以主要目的是解决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7.在“学校地理分布影响初二年级学生对学校态度的研究”的陈述中,其中因变量是()。
A、乡村
B、城镇
C、城市
D、学生对学校的态度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因变量是受自变量影响而发生变化的变量。在“学校地理分布影响初二年级学生对学校态度的研究”中,学校地理分布是自变量,学生对学校的态度是因变量,它会随着学校地理分布的不同而受到影响发生变化。而乡村、城镇、城市是学校地理分布可能涉及的不同类型,属于自变量的范畴。
8.研究者运用数学、物理等手段和工具精确地描述教育事实,解释教育事实,以求发现普适性的教育规律的一种方法是()
A、定量研究
B、历史研究
C、定性研究
D、文献研究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定量研究是运用数学、物理等手段和工具精确地描述教育事实,解释教育事实,以求发现普适性的教育规律的一种方法。历史研究是对过去教育事件的研究;定性研究侧重于对事物性质等方面进行描述和分析;文献研究主要是通过查阅文献来进行研究。所以答案选A。
9.比较研究法按目标的指向,可以分为()
A、单向比较和综合比较
B、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
C、定性比较和定量比较
D、求同比较和求异比较
正确答案:D
10.下列关于个案研究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个案研究追求复杂性
B、研究对象具有单一性
C、个案研究又称个案追踪法
D、研究目的是可以描述的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个案研究的对象通常具有单一性,研究目的是可以清晰描述的,个案研究又称个案追踪法,它是对特定的个体、事件或现象进行深入的研究,追求的是深入性和独特性,而非复杂性。
11.标准式访谈又叫做()。
A、半结构性访谈
B、非结构性访谈
C、结构性访谈
D、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