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考点一】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一)马克思主义的创立
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创始人是马克思和恩格斯。马克思主义
的产生具有深刻的社会根源、阶级基础和思想渊源。
马克思、恩格斯生活的时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西欧已经有了相当的发
展。无产阶级在反抗资产阶级剥削和压迫的斗争中,逐步走向自觉,并迫切渴
望科学的理论指导。
19世纪西欧三大先进思潮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两国
的空想社会主义为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提供了直接的理论来源。19世纪的三大科
学发现,即细胞学说、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为马克思主义的产
生提供了自然科学前提。
马克思、恩格斯接受国际性工人组织“正义者同盟”的邀请,将其改组为
“共产主义者同盟”并为其起草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的党纲《共产党
宣言》。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一生的两个伟大发现。
创立--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是马克思和恩格斯。1848年2月,世界上第
一个无产阶级政党的党纲——《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
生。
(二)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对于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如何向社会主
义过渡和建设社会主义,列宁和俄共(布)又作了有益的探索。列宁在领导俄国
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俄国实际相结合,创立了列宁
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发展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共产党从成立起,
就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确立为指导思想,并在不断探索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
国化时代化,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
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中国马
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是党和人
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
不断发展。
二、马克思主义的深刻内涵和科学体系
(一)马克思主义深刻内涵
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并为后继者所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
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学说,是关于社会主义必然代替
资本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学说,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解放和每
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学说,是无产阶级政党和社会主义国家的指导思想,是
指引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行动指南。
(二)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
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其三个基本组成部分,它们有机统一并共同构成了马克
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主体内容。
三、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
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科学性、革命性、实践性、人民性、发展性,这些
特征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和使命,也展现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形象。
(一)科学性
马克思主义是对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它是
在社会实践和科学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并在自身发展过程中不断总结实践经
验,吸取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发展的最新成果。马克思主义具有科学的世界观
和方法论基础,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突出
特征和理论优势,也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的重要体现。
(二)革命性
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在指导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过程中,
其人民性、实践性和发展性集中地体现为革命性。
(三)实践性
马克思主义是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在实践中接受检验,并随实践而
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