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一、单选题
1、划分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根据是()
A.是否承认社会历史的规律性B.是否承认阶级斗争
C.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D.是否承认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
2、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规律是()
A.阶级斗争推动社会发展的规律B.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规律
C.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D.社会形态由低级到高级发展的规律
3、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A、生产方式B、地理环境C、人口因素D、生产关系
4、生产力系统中人的因素是指()
A、企业家B、劳动资料C、劳动对象D、劳动者
5、“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这句话揭示了()
A.生产工具是衡量生产力水平的重要尺度B.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C.社会形态的更替有其一定的顺序性
D.物质生产的发展需要建立相应的生产关系
6、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中,生产关系是()
A、活跃的、革命的因素B、相对稳定的因素
C、决定生产力性质的因素D、始终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因素
7、在生产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A.生产资料所有制B.产品的分配和交换
C.在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D.管理者和生产者的不同地位
8、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表现是()
A.社会意识同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同步性B.社会意识具有历史的继承性
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D社会意识同社会经济发展具有平衡性
9、上层建筑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性质取决于它()
A.是否符合经济基础的要求B.是否符合统治阶级的愿望
C.是否推动经济基础的发展D.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
10、下列不属于上层建筑的是A、监狱B、法院C、哲学D、语言学()
11、人民群众既是历史的“剧中人”,又是历史的“剧作者”,这是()
A.唯心主义的观点B.折中主义的观点
C.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D.历史循环论的观点
12、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其根本原因在于人民群众()
A.占人口大多数B.是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
C.具有先进思想D.掌握历史发展规律
13、制约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性条件是()
A.经济条件B.法律制度C.传统观念D.文化水平
14、英雄史观的理论出发点是主张()
A.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B.人的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作用
C.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D.社会运动受偶然性支配
15、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
A、经济总量的增加B、人口素质的提高C、科学技术的发展D、阶级斗争
16、社会革命根源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