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考研心理学(实验统计与测量)真题试卷(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单选题2.多选题4.综合题
单项选择题
1.运用相对累加次数分布曲线,可以快速计算出与学生原始分数相对应的统计量是()
A.百分等级
B.z分数
C.T分数
D.频次
正确答案:A
解析:分析题干,要回答该题,需要掌握累加曲线的制作过程及其特征。累加曲线,又称递加线。它的画法同次数多边形基本相同,不同点是横坐标为每分组区间的精确上限或精确下限,纵坐标是各分组的累加次数,分别标出各个交点,连接各交点即可画成累加曲线。累加曲线的纵坐标可以不用实际累加次数而用相对次数为图尺表示,如果纵坐标是用累加百分数为图尺,则此累加曲线称为累加百分数曲线。若用频率为图尺,则此曲线称为累加频率曲线。所以,运用相对累加次数分布曲线,可以快速算出原始分数对应的百分等级。故本题选A。
2.要把标准差转化为方差,研究者要完成的工作是()
A.计算标准差的平方根
B.用样本n除以标准差
C.用1/Z除以标准差
D.计算标准差的平方
正确答案:D
解析:分析题干,要解答该题,需要知道标准差和方差的计算方法,这样就能从中找到他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标准差是方差的开平方根,所以要将标准差转化为方差,只需要对标准差进行平方就可以了。故本题选D。
3.某心理学实验有相互独立的一个实验组和一个控制组,为了考察两组连续型数据平均值之间的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最恰当的统计方法是()
A.回归分析
B.相关分析
C.t检验
D.χ2检验
正确答案:C
解析:分析题干,我们要抓住一些关键信息,首先是“独立”的两组,其次是“连续型数据平均值之间的差异”。要比较差异,肯定不是回归分析和相关分析,排除了A、B两项。又是因为连续型数据,就不能使用,检验。所以,考察两组之间的平均值差异,最恰当的方法就是t检验。故本题选C。
4.某测验的信度为0.64,实得分数的标准差为5,该测验的标准误为()
A.0.36
B.1.04
C.3.00
D.4.36
正确答案:C
解析:解答该题,需要对标准误的含义及其计算公式详细掌握。标准差反映的是个体观察值的变异,标准误反映的是样本均数之间的变异(即样本均数的标准差,是描述均数抽样分布的离散程度及衡量均数抽样误差大小的尺度),标准误不是标准差。标准误用来衡量抽样误差。标准误越小,表明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的值越接近,样本对总体越有代表性,用样本统计量推断总体参数的可靠度越大。因此,标准误是统计学上推断样本可靠性的指标。测验标准误=S×。故本题选C。
5.适用于描述某种心理属性在时间上变化趋势的统计分析图是()
A.茎叶图
B.箱形图
C.散点图
D.线形图
正确答案:D
解析:分析题干,我们要抓住关键词“心理属性”,这是解题的突破口。茎叶图又称“枝叶图”,它的思路是将数组中的数按位数进行比较,将数的大小基本不变或变化不大的位作为一个主干(茎),将变化大的位的数作为分枝(叶),列在主干的后面,这样就可以清楚地看到每个主干后面的几个数,每个数具体是多少。须图又称为箱形图,其绘制需使用常用的统计量,最适宜提供有关数据的位置和分散的参考,尤其在不同的母体数据时更可表现其差异。散点图表示因变量随自变量而变化的大致趋势,据此可以选择合适的函数对数据点进行拟合。散点图将序列显示为一组点,值由点在图表中的位置表示,类别由图表中的不同标记表示。散点图通常用于比较跨类别的聚合数据。所以,根据各个图形的特征,要描述某种心理属性在时间上变化趋势,线形图是合适的选择。故本题选D。
6.在经典测量理论模型X=T+E中,关于E的表述,错误的是()
A.真分数和误差分数(E)之间的相关为零
B.各平行测验上的误差分数(E)之间相关为零
C.误差分数(E)是随机误差与系统误差之和
D.误差分数(E)是一个服从均值为零的正态分布的随机变量
正确答案:C
解析: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经典测量理论的内容。在经典测量理论模型X=T+E中,X代表最后测量分数,T代表真实分数,而E代表测量产生的随机误差。测量误差是完全随机的,并服从均值为0的正态分布。它不仅独立于所测特质的真分数,而且独立于所测特质以外的其他任何变量。故本题选C。
7.一位研究者随机调查了50名城市居民为孩子购买课外读物的花费,另外还搜集了老师对这些孩子的总体评价,得到积差相关系数为0.53。下列推断中,正确的是()
A.如果另外再随机调查50名乡镇居民,他们为孩子购买课外读物的花费与老师对其孩子总体评价之间的相关系数会非常接近0.53
B.用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