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外科查房流程与要点
演讲人:
日期:
06
风险控制机制
目录
01
查房前准备
02
标准化查房流程
03
常见疾病管理要点
04
专科技术操作规范
05
医患沟通专项模块
01
查房前准备
患儿基本信息
姓名、性别、年龄、体重、手术史、过敏史等。
01
诊断及治疗方案
初步诊断、术前诊断、手术方案、术后治疗计划等。
02
实验室检查结果
血常规、尿常规、生化指标、凝血功能等。
03
影像学资料
超声、X线、CT、MRI等影像学检查结果。
04
病例资料预审重点
医疗团队人员分工
主治医生
负责主持查房,提出治疗方案及指导团队工作。
01
住院医生
负责汇报患儿病情、术前准备、术后观察及医嘱执行情况。
02
护士
负责患儿日常护理、生命体征监测、管道护理及术前术后宣教。
03
麻醉师
负责患儿麻醉方案的制定、实施及术中监测。
04
特殊器械/药品检查
手术室器械
急救药品
麻醉药品
耗材及敷料
确保手术所需器械完备、功能正常,如手术刀、剪、镊子、电刀等。
准备急救药品,如肾上腺素、阿托品、多巴胺等,确保随时可用。
核对麻醉药品种类、剂量及有效期,确保麻醉安全。
检查手术所需耗材及敷料是否充足,如缝线、纱布、棉球等。
02
标准化查房流程
包括营养、发育、面容、体位、皮肤等。
观察患儿一般状态
观察颈部有无包块、颈静脉怒张、甲状腺肿大等。
包括头颅大小、形状、有无包块、压痛、眼耳口鼻等器官状况。
01
03
02
床边体格检查步骤
检查胸廓形状、心肺听诊等。
包括腹部皮肤、腹部包块、肝脾大小、肠鸣音等。
04
05
胸部检查
头部检查
腹部检查
颈部检查
生命体征评估原则
6px
6px
6px
选择适当方法,确保准确测量患儿体温。
体温测量
观察患儿呼吸频率、节律以及有无呼吸困难等。
呼吸频率与节律
通过听诊或心电监护仪获取患儿心率,并评估心率是否在正常范围内。
心率监测
01
03
02
根据患儿年龄选择合适的血压计袖带,确保准确测量血压。
血压测量
04
核实医嘱执行情况
检查患儿已执行的医嘱,确认是否按照计划进行治疗。
疗效评估
根据患儿临床表现和检查结果,评估当前治疗方案的效果。
调整治疗方案
根据评估结果,调整药物剂量、更换药物或采取其他治疗措施。
与家属沟通
向患儿家属解释治疗方案调整的原因和目的,取得家属的理解和配合。
治疗方案调整确认
03
常见疾病管理要点
新生儿急腹症处理
急性阑尾炎
早期识别、抗生素应用、及时手术治疗,避免穿孔和腹膜炎。
肠套叠
早期空气灌肠或水压灌肠复位,必要时手术治疗,防止肠坏死。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
确诊后尽早行幽门环肌切开术,避免严重呕吐导致脱水。
急性腹膜炎
积极寻找病因,及时手术治疗,控制感染,防止病情恶化。
先天性心脏病术后
先天性食管闭锁术后
尿道下裂术后
先天性巨结肠术后
监测生命体征,保持呼吸道通畅,观察有无低氧血症、心律失常等。
观察排便、排气情况,保持伤口清洁,预防感染。
观察患儿呼吸、吞咽情况,防止误吸,保持胃肠减压通畅。
观察排尿情况,保持尿管通畅,防止尿瘘和尿道狭窄。
先天性畸形术后观察
小儿创伤护理规范
对患儿进行全面评估,包括生命体征、伤口情况、心理状态等。
创伤评估
采用药物、物理等方法缓解疼痛,确保患儿舒适。
疼痛管理
清洁伤口,去除异物,必要时进行缝合,预防感染。
伤口处理
01
03
02
根据患儿情况给予合理的饮食,保证营养供应,促进伤口愈合。
营养支持
04
04
专科技术操作规范
腹腔镜术后评估标准
生命体征
心率、血压、呼吸频率等生命体征平稳,无异常表现。
01
腹部症状
无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腹部不适症状。
02
伤口情况
伤口无红肿、渗液、裂开等感染征象,缝线牢固,愈合良好。
03
脏器功能
无相关脏器功能受损或异常表现,如肝、肾、肠等。
04
造瘘口护理关键点
清洁消毒
敷料选择
排泄管理
皮肤保护
保持造瘘口周围皮肤清洁干燥,定期消毒,预防感染。
使用透气性好的敷料,避免过度遮盖,保持伤口透气。
定期清理造瘘口排泄物,保持通畅,避免堵塞或感染。
避免造瘘口周围皮肤长时间受刺激,引起皮炎或溃疡。
通路评估
定期检查静脉通路是否通畅,有无渗血、渗液、红肿等异常表现。
导管固定
确保导管固定牢靠,避免移动或脱落,造成患者不适或并发症。
液体管理
合理安排液体输注顺序和速度,避免患者出现水肿或脱水等液体失衡症状。
通路保护
避免在静脉通路上进行采血、测量血压等操作,避免通路受损或感染。
静脉通路维护流程
05
医患沟通专项模块
家长告知书重点解析
病情告知
术后护理
术前准备
复诊安排
向家长详细解释孩子的病情、治疗方案及可能的风险,让家长充分了解孩子病情,消除疑虑。
告知家长术前需做的准备事项,如禁食、禁水时间,术前用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