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正九架设全球学术“立交桥”全流程服务护航国际科研合作
?
在南昌市新建区,一场聚焦碳中和技术的国际学术会议正通过数字孪生技术实现“多地联动”——来自23国的学者在虚实融合的会场中畅谈前沿科技。这场会议的“中枢大脑”江西正九会展服务中心,凭借覆盖“会前-会中-会后”的全链条服务体系,十年间护航全球超百场高端学术会议,成为我国现代服务业对接国际科研合作的创新标杆。
破题:让学术交流告别“碎片化”?
“过去办国际会议像拼七巧板,现在有了‘中国解法’。”某高校科研负责人坦言。正九打造的?三大核心服务?,直击学术会议三大痛点:
智慧底盘?:自主研发“会议大脑”系统,论文投稿、专家邀约、议程编排全流程数字化,筹备效率提升55%
全球适配?:支持多语种官网搭建、跨境支付、签证函核发等“国际标配”,某环境工程会议48小时完成36国学者注册
学术护航?:区块链技术实现论文全流程存证,10年累计守护2.3万篇科研成果知识产权
这套“中国方案”已服务能源、材料等领域的127场国际会议,其中82%实现“零事故”运行,服务满意度达98.7%。
创新:三大模块定义服务新标杆?
走进正九的数字化指挥中心,墙上的世界地图标注着正在服务的8场国际会议。其独创的?“铁三角”服务体系?,重构传统会务模式:
策划智囊团?:院士领衔的专家库,为医学、教育等领域会议提供学术内容设计
执行特种兵?:428项标准化流程,确保从舞台搭建到同声传译的毫米级精度
保障管家团?:智能系统实时监控餐饮、交通、医疗等16项后勤指标
在2023全球计算机科学峰会上,正九团队创下行业纪录:
72小时搭建容纳3000人的数字孪生会场
AI翻译系统支持7种语言无障碍交流
电子壁报系统收录论文海报超2000份
碳足迹管理减少纸张消耗8.6吨
赋能:中国智慧连通世界舞台?
更深远的变革在于生态构建。正九创建的“学术会议人才工坊”,已培养专业人才600余名,其中58人获国际会议专家认证。其研发的“云端会务中台”,疫情期间助力全国173场学术会议“线上重启”,技术方案获2项国家发明专利。
“我们要做科研界的‘跨界桥梁’。”中心主任李XX指着系统大屏介绍,企业正推进三大战略:
投资2000万元研发元宇宙会议场景
在长三角、粤港澳布局区域服务中心
开发面向“一带一路”国家的轻量化会议系统
向未来:书写开放合作新篇章?
从鄱阳湖畔到世界舞台,这家江西企业的成长轨迹,正是中国现代服务业深度参与全球治理的缩影。正如科技部专家所言:“正九用实践证明,专业服务能成为国际科研合作的‘润滑剂’。”在这条创新之路上,中国智慧正为全球学术界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