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小学语文课程整合与跨学科教学实践.docx
文件大小:20.76 KB
总页数:6 页
更新时间:2025-06-20
总字数:约5.06千字
文档摘要

小学语文课程整合与跨学科教学实践

随着教改工作的持续深化,课程教学趋于融合、多元和实践。《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将“跨学科学习”作为“拓展型学习任务群\之一,该任务群强调“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联结课堂内外、学校内外,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领域”。可以说,跨学科学习是对语文真实性学习的一种场景还原。生活在哪里,语文就在哪里;世界有什么,语文就有什么。它基于语文学科,又跨越学科界限,将多个学科组合在一起,让学生在更广阔的领域中学语文、用语文。本文将从发展困境、相关优势和实践策略三个部分出发,就新课标视角下小学语文跨学科融合教学策略展开讨论。

一、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实施中的发展困境

(一)课程主题方面

课程主题的有效选择不但能为学习活动划定范围、明确方向,还能引导学生就课程内容进行多重思考与探索,进一步发展其语言能力,实现深度学习。然而,从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实践情况来看,不少教师在课程主题的选用和设定方面存在主观化、局限性、错位感等问题,如“曲解内容场景\“忽视主题意义\“单独课程设计\等,导致学生在主题学习活动中对内容逻辑产生混淆、偏差与误解等现象,从而影响课程学习结果。

(二)学习目标方面

部分教师在目标设定方面未能考虑学生个体间的差异和需求,因而在能动性及完成度方面难以收到预期效果。同时,在实际教学中,过度追求、过多干预,过于在意成绩,也是目前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之一。另外,教师对课堂中的一些“不和谐”因素包容性低,比如学生遇到疑难问题时,教师未能给予学生更多实践的机会,越俎代庖,忽视了学生自身的发展潜力。还有一些教师忽视目标与活动之间的关联,造成主题学习流于表面,未能对核心目标产生更深层次的探索。

(三)理解参与方面

缺乏深度理解、参与程度不高等都是小学语文教学实施过程中较为普遍的现象。一方面是由于缺乏创新、了解较少等原因造成的,另一方面是在学习活动中缺少引导、深度不够、持续不足等问题导致的。在活动过程中,一些教师未能从学科概念及学生学情人手,缺少必要的学习支架,在教与学相互衔接中未能形成有效的“传输渠道”,进而在深度和持久性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

二、课程整合与跨学科教学的相关优势

(一)加深文本理解

课程整合与跨学科教学作为现代教育及教学实践中的两大核心策略,共同构成学生知识体系的坚实基础。课程整合通过将分散的学科知识与技能进行系统性归类与整合,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全面而连贯的知识框架。而跨学科教学则进一步打破了学科界限,将不同学科的知识与技能相互融合,使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实现对文本内容的深度理解。这种教学方式能够解决学生对碎片化知识的学习问题,引导他们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获得更加有意义的学习体验。

(二)突出知识联系

课程整合与跨学科教学的实施显著地突出了知识之间的联系。在传统的学科教学中,学生往往只能从一个固定的角度去理解知识,而缺乏对其他学科知识的认知。然而,课程整合与跨学科教学打破了这种局限性,让学生在不同的学科之间建立联系,发现知识之间的内在关联。这种教学方式有助于学生形成一个更加完整、更加连贯的知识体系,提高他们的综合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现实世界中的复杂问题,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促进素养生成

课程整合与跨学科教学在培养学生的素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首先,这种教学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接触不同领域的知识,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问题的本质,并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案。这种思维方式对于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其次,课程整合与跨学科教学鼓励学生进行探究与实践,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生可以通过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中,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推进小学语文跨学科整合教学的实践策略

(一)选择适切主题

选择适切的学习主题是推进小学语文跨学科整合教学的首要任务。跨学科的整合教学旨在打破传统学科壁垒,通过跨学科的主题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适切的主题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促使他们运用多学科知识去探索和解决问题,从而实现知识的迁移与融合。因此,在选择主题时,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确保主题既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又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和探索性。同时,教师应关注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化,选择具有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的主题,使学生的学习与社会生活紧密相连,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和适用性。以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赵州桥》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从建筑结构的创新和建筑工艺的精美这两个方面出发,融合数学、科学、美术、劳动教育等学科知识,围绕“‘桥夺天工\这一主题设计多个探究活动,如桥梁简笔画、数字与桥、承重小实验、模型制作等,既可以让学生在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上了解赵州桥结构设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