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分组学习的思维对话式小学数学教学
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数学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创新,让学生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中提高思维能力。分组学习思维对话式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注重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深人探究,让学生在与教师的交流中产生共鸣。思维对话式小学数学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本文首先阐述了基于分组学习的思维对话式小学数学教学的概念,其次对这种教学模式的应用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一些应用策略。
一、分组学习思维对话式教学概述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分组学习的思维对话式教学方法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它将学生、教师和教材三者紧密联系在一起,通过对话的方式针对性地探索教学内容,从而提升教学效果。新课改背景下,分组学习的思维对话式教学方法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得到了广泛应用,不但能节省课堂时间,提高教学效率,还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改善教学现状。对话式教学强调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师要善于提问,激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同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
此外,对话式教学还注重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跨学科思考,将数学知识与其他学科相结合,从而拓宽视野,提高创新能力。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能够激发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这种教学模式可以更好地发挥学生潜能,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基于分组学习的思维对话式小学数学教学现存问题
(一)教学内容缺乏趣味性,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在分组学习思维对话式教学模式下,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有效提高教学质量。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很多教师在进行教学时没有充分了解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在进行分组学习思维对话式教学时,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探究能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但是部分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将课本内容全部呈现给学生,导致学生对数学知识缺乏兴趣,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分组学习思维对话式教学模式的实施效果。
(二)分组学习不够科学,教师指导不够具体
分组学习思维对话式教学的关键就是进行合理的分组,并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思维对话。但是在实际操作中,由于教师没有进行科学分组,导致学生在分组学习时没有明确的目标,对学习内容也不够了解,最终导致学习效果不佳。此外,教师对学生的指导不够具体,导致学生在进行思维对话时没有方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会存在一些错误指导,比如有的教师认为思维对话式教学就是让学生之间相互提问、相互解答,从而掌握相关知识,但是这种指导方式并不符合教学要求,不但不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会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
(三)师生之间缺乏互动交流和合作意识
分组学习思维对话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需要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有效的互动交流,通过师生之间的交流使学生进人积极的学习状态,提高学习效率。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缺乏互动,教师对学生的提问无法及时作出回应,降低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效果。同时,教师和学生之间缺乏合作意识,使得小组合作学习无法顺利开展。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在分组学习思维对话式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数学问题的讨论,并对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这既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还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
(四)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缺乏独立思考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以讲授知识为主,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讲解,无法有效地提高学习兴趣,从而降低了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而分组学习思维对话式教学能够很好地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它是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但是,当前教师在实际应用时往往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导致学生缺乏独立思考。为了充分发挥这种教学模式的优势,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需求,引导他们在小组讨论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鼓励他们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
三、基于分组学习的思维对话式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一)合理分组,提高教学效率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通常按照教材内容进行授课,但这种方式往往缺乏对学生的针对性指导,学生遇到的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严重影响他们的学习进度。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教师需要采取新的教学策略,对学生进行科学分组,以更好地满足他们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性格特征、学习基础等因素进行合理分组,使每个小组成员都能在合作中发挥自身优势,实现共同进步。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