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课件-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pptx
文件大小:23.51 MB
总页数:36 页
更新时间:2025-06-20
总字数:约1.6千字
文档摘要

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

与元朝的统一;元朝以前的中国历史,包括汉唐在内,本质上属于“小中国”。到了元朝,加上此前辽金等北政权的影响,中国在变成了“大中国”。

——张帆《元朝开启了“大中国”时代》;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课标要求】:

通过了解辽夏金元诸政权的建立、发展和相关制度建设,认识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916;;政权分布特点:

多个少数民族政权与汉族政权长期并存;

政权横跨农耕区和游牧区;

少数民族政权逐步深入汉族居住区。;一、辽与西夏;2.南北面官制;3.四时捺钵制;一、辽与西夏;一、辽与西夏;西夏诸帝十分重视儒学,广建学校,翻译儒家经书。……开设科举;用汉文铸造钱币;仿造汉字结构,创造西夏文字。

——《历史与社会八上》;二、金朝入主中原;二、金朝入主中原;二、金朝入主中原;探究:如何认识辽、西夏、金的管理制度?;三、从蒙古崛起到元朝统一;【思考】元朝统一后面临着什么历史困局?;三、从蒙古崛起到元朝统一;三、从蒙古崛起到元朝统一;三、从蒙古崛起到元朝统一;“汉中则益州咽喉,存亡之机会,若无汉中,则无蜀矣。”

——《三国志·蜀书·杨洪传》;三、从蒙古崛起到元朝统一;四、元朝的民族关系;四、元朝的民族关系;四、元朝的民族关系;元朝实现了全中国的统一,“中国”一词的地域意义突破九州而演变为十一行省,人民意义突破汉人而演变为汉、蒙、色目等众多民族,其文化意义演变为农耕文化和草原文化兼有。而其最重大的变化,乃是“中国”主权行使,可以是汉族政权,也可以是少数民族和汉人的联合政权。元朝同时承认了辽、宋、金“各与正统”的地位。

——摘编自何志虎《“中国观”在元代的转换》等;政权;从辽、金朝起,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以空前的规模向北方传入,汉族向北方迁徙也空前增加……

——武玉环《中国大通史·西夏》

虽然各政权之间战争不断,但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交流频繁,民族融合是主流,对统一???民族国家的发展作出了贡献。——龚书铎《金戈铁马的交汇》

忽必烈一路走来,带来了游牧文明的草原文化与农耕文明的中原文化大融会、大交流、大发展的局面。这里,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萨满教各倡其门,庙宇、道宫、佛殿庄严肃穆、香火兴隆。这里云集天下客商。这里,旅行家、科学家、政治家、学者往来频繁。这里,物宝天华人文荟萃。

——殷继红《元上都文化》

;1.史书记载:“契丹……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以上描述所反映的辽的国家治理特点是()

A.民族分化B.民族自治

C.军事管制D.因俗而治

;2.自古以来,各族人民驰骋于中华大地。史书所述“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的民族是()

A.契丹族

B.鲜卑族

C.蒙古族

D.满族;3.《元史》记载“行中书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军国重事,无不领之”。而元人赵天麟所说:“今立行省于外,维持错综,众建其官,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可谓于审力之形矣”,由此可知元朝行省制度()

A.行省长官有较大独立性

B.君主专制统治达到顶峰

C.行省权力较大,但受到中央节制

D.重视对地方官员的监察;感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