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pptx
文件大小:123.74 MB
总页数:36 页
更新时间:2025-06-20
总字数:约7.93千字
文档摘要

西罗马灭亡文艺复兴第二单元中古时期的世界中古时期的亚洲中古时期的欧洲古代美洲与非洲5世纪15世纪横文明互动纵继承奠基MiddleAges

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什么是“中世纪”?这个概念到启蒙运动时才使用。指的是西方文明的发展中处于光辉灿烂的古代和光芒四射的现代之间的一个没有光明、一切都停滞落后的时代,这个时代延续了一千年之久,叫做中世纪,又称“黑暗的中世纪”。——钱乘旦《西方那块土》中世纪史古代史近代史476年中国南北朝中国明朝14-15世纪光暗共生·多元共存无论如何,中世纪都不是一个沉睡的、可怕的时代,而是一个充满变化的时代。——本内特等《罗马衰亡以来的千年历史》根据教材引言,分析这两种观点出现的史实依据。黑暗时代:封君封臣制度(政治分裂)庄园与农奴制度(独立封闭)基督教审权至上(控制精神)变化的时代:王权强化城市自治大学兴起

暴力横行,战乱不休,强者为王,裂土分民。日耳曼人入侵十字军东征英法百年战争宗教裁判所屠杀农民高低贵贱等级森严,剥削农民,宗教迫害,思想愚昧。

亚欧民族的大迁徙带来哪些影响?

蛮族入侵西罗马帝国灭亡日耳曼亚欧民族大迁徙

1、产生:社会动荡和自然经济的产物一、西欧中世纪的黑暗民族大迁徙不是简单的民族住地的变化,而是日耳曼人各部落集团对奴隶制罗马帝国的武力征服。在这种征服的基础上使罗马与日耳曼两种文明、两种制度和两大民族结合起来,逐渐形成了西欧的封建制度。——朱寰主编《世界上古中古史》下册(一)政治:封君封臣制度【材料】中古西欧初期王权衰落,社会秩序混乱,地方豪强互相斗争,战乱不已,盗匪横行。国王和贵族为维持自己的地位,往往蓄养一批武装家丁,进行自卫或攻击别人。这些武装扈从(叫做封臣)原由主人供给衣食装备,后来渐改为赐给他们一块土地,以其收入作为服军役的费用。——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编下卷》

中世纪“朋友圈”思考:“从领主与骑士的朋友圈动态我们可以看出二者是什么关系?”

(一)政治:封君封臣制度材料:“我……效忠我的主人,爱其所爱,仇其所仇。主人凡践履契约,因我委身投附而善待于我,赐我以应得,则我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必将以他的意志为准则,绝无违背。”——约翰·巴特勒《西方社会史》2、内容:封君封臣土地+保护政治契约军队+效忠如何理解“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这句话?中古西欧封君与封臣间的关系有何特点?国王在中世纪的权势如何?

材料1:封君封臣仅限于互相宣誓的两个个体之间,双方以契约约束了彼此的关系:一方面,封臣不尽义务不得享受权利;另一方面,王侯超权索取,封臣也可以反抗。材料2:任何没有直接签订契约的人之间不存在直接的权利或义务关系。因此中世纪流传着一句谚语: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问题:有何特点?①以土地为纽带,层层分封,等级森严。②双向权利义务,相互依存;③依次主臣关系,不可越级管理④注重契约意识,层级间相对独立(逐级效忠),王权有限。(一)政治:封君封臣制度3、特点材料3:国王、皇帝或教会等理论上的所有者往往不能对其领土实行有效管辖,而直接行使管辖权的当地贵族又具有相当大的独立性,这就很容易引起国王与贵族、王国政府与地方诸侯之间,以及贵族、诸侯之间争夺权力的斗争。——许二斌《中世纪欧洲战争起因类型计量分析》

在西欧的封建制下,封君与封臣视一种契约关系,它是通过一种仪式性(臣服礼)的缔结方式建立。——夏辉辉主编《历史课标解析与史料研析(世界古近代史)》封臣(解下武器,脱帽,下跪,双手放在封君合拢的手掌之中宣誓效忠):“我效忠我的主人……主人凡践履协约……我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必将以您的意志为准则,绝无违背。”封君(拉起封臣,亲吻他的脸颊):我的封臣,我会尽我所能保护你。封君封臣制宣誓仪式臣服礼在中世纪的欧洲,如果附庸一方违背约定,领主可以抛弃附庸,同样,如果领主不履行诺言,附庸同样可以离弃领主,当时有一个专用词汇谓之“撤回忠诚”。这说明当时欧洲领主和附庸关系的特点是()A.双向的权利与义务 B.相对的自由与平等C.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D.属于行政管理关系A

西欧封建制初期:权力分散、王权软弱、分裂割据国王和皇帝是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实际上与各级封建主共同构成西欧社会的统治阶级,共享权力。

问题:国王权力为什么不如中国天子?西周分封制:以血缘为纽带,宗法制来维系,天下共主;层层从属,效忠于上级直至天子西欧封君封臣制:以土地为纽带,靠效忠来维系,各级封建主之间只